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五台县来说,人口超30万,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经112°57′41″ ─113 °50′56″,北纬38°28 ′─ 39°4′49″。五台县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70公里,略呈长方形,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县城距忻州70公里,距太原135 公里,是忻州市面积最大的县。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县城东北五台山得名,也即属于因为一座山而得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五台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属土石山区,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最低处神西乡坪上村,海拔仅624米。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按自然条件划分,全县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川三种类型,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有山地,深山回环中又有茹村、豆村、沟南、东冶四个小盆地。五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海拔624 米的西南部向海拔3058米的北台顶梯级过渡的地形特点,形成了梯次明显的气候特征。一年四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受大陆低压影响,多偏南气流,气候温和。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期,气候变化无常,降水少,风沙大,蒸发快。秋季低压迅速为高压代替,寒温适中,为时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五台县的历史来说,五台县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落。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五台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忻州市五台县一带属忻太原郡这一建制。西汉时期,在该地区设立虑虒县,属太原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五台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时期,该地区属新兴郡。北魏太和十年(486年),今五台县一带属肆州永安郡。北齐时期,该地区改属雁门郡。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大业三年(607年),正式在该地区设立五台县,仍属雁门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五台县来说,始于隋朝时期,因为五台山而得名。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五台县属代州。北宋建立后,五台县属代州。金国时期,五台县属河东北路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为台州。元朝建立后,台州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代州,仍辖于太原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升为直隶州,五台县属之。到了1914年,五台县属雁门道。1928年,五台县直属于山西省。1993年,忻州地区辖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岢岚、保德、五寨、河曲、偏关、神池、宁武12县,代管忻州、原平2市。2000年,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五台县属之。如今,五台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截至2018年底,五台县总面积达286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2.6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五台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