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适用民法典的案件

已在我省各地法院陆续开庭

从各地的“民法典第一案”里

我们来看看

这部法典如何“典”亮

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起去看看吧~

两人发生分歧争执,

一方遂将对方身份证复印件

翻拍发至聊天群,

这算不算侵犯隐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对一起人格权纠纷进行判决

这是思明法院

在民法典正式实施后

依法适用民法典规范宣判的

首起涉个人信息处理的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阿兰与阿红都是某小区业委会成员。此前,两人因小区管理问题产生分歧。

2020年8月,阿红先后在业主聊天群内发布文章指责阿兰,并以转述他人话语的形式称呼阿兰为“下三滥”。更过分的是,她将阿兰用于办理业委会事务的身份证复印件翻拍,发到人数达数百人的业主群中。复印件上留有阿兰手迹,明确写道:“仅用作……,不得另它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阿兰将微信聊天记录进行公证保全,并诉之法院。她起诉称阿红以转述他人话语的形式称呼她的言论,侵犯了她的名誉权。同时,自己用于办理小区业委会事务提供的身份证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阿红擅自在业主聊天群发布,侵犯她的隐私权。为此,阿红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而阿红辩称,自己在聊天群中与他人争论而顺带说出“下三滥”等字眼,并非故意辱骂阿兰,不属于恶意诽谤,不存在侵犯阿兰的名誉权。同时,阿兰自2018年参选小区业委会委员,身份证虽然未曾公示,但身份证上的姓名,照片,家庭住址,出生年月等各项个人信息都曾公示过,此次将信息再次发布群中,不构成侵犯隐私权

裁判结果

公布身份证不侵犯隐私

但侵犯个人信息

本案争论焦点主要在于,一是阿红在业主聊天群中使用“下三滥”等字眼,是否侵犯阿兰的名誉权;二是阿红在业主聊天群中公布阿兰的身份证复印件等信息是否侵犯阿兰的隐私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法院审理认为,阿红与阿兰均在小区业委会工作共事,工作中确有分歧争论,阿红在业主聊天群中使用“下三滥”一词,表面上看是转述别人评价,但实际上无法证实是别人对阿兰的评价。阿红对其进行转述,并指向阿兰,实质上已经构成对阿兰名誉权的侵犯。同时,阿兰的身份证复印件完整的体现有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照片、住址等个人信息,虽上述信息因阿兰竞选业委会委员时已公开而不具有私密性,但仍属民法典所规定保护的个人信息。且阿兰已在身份证复印件上注明“仅作用于....不得做另它使用”,阿红选择公布阿兰的身份证复印件,该行为构成对阿兰个人信息的侵害。

据此,法院作出判决,阿红 “转述评价”侵犯了阿兰的名誉权,公布阿兰身份证侵犯了个人信息,要求阿红停止对阿兰的名誉权、个人信息的侵害,并在业主聊天群中以群公告的形式向阿兰赔礼道歉,内容须事先经双方协商一致或经法院审查确定。此外,阿红还须赔偿阿兰公证费等必要支出23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官说法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行专门规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在本案中,虽然原告的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等信息在参选、当选业委会委员时都曾公示过,但被告在事后因纠纷擅自将其发在业主聊天群中,该行为并无必要,缺乏正当性,违反法律相关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个人信息的定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条件】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我们如何运用《民法典》

保护个人信息?

通过下面这个视频了解一下↓↓

 “民法典第一案”⑮ | 未经允许在聊天群公布个人信息,犯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民法典第一案”⑮ | 未经允许在聊天群公布个人信息,犯法吗?

(视频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来源:思明法院

福建高院

ch_fj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