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4日,青岛市2021年度首场“贺新春”人才现场招聘会举行,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底蕴。近日,青岛公布《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促进人口持续较快增长,倡导“来了就是青岛人”,提出实施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引才、聚才、留才力度。

“十四五”时期,青岛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聚才

实现40万大学生“留青”

“十四五”时期,青岛将发力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布局超级计算中心等大科学装置群,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青岛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青岛菁英”人才工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向一切人才敞开大门,共建共创共享青春之岛。实施高端引领及顶尖人才集聚行动,精准招引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博士后。完善“四链合一”的产才融合机制,以产业为主线编制全球人才招引目录,靶向“高精尖缺”引进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重点突破工业互联网和泛人工智能人才基础问题。

创新引才模式,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建立在青岛出生、成长、学习或曾在青岛工作的优秀人才长效跟踪联系对接机制,完善投资驱动的“人才+项目+资本”招引机制,充分发挥“以才引才”效应,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外国人居留制度,落实国家技术转移、技术移民制度,探索建立外国留学生创新奖励、创业国民待遇制度。

同时,坚持培育引进并举,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改革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支持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在青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推进省属高校“双高”建设计划,争取更多高校和学科进入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行列。推进康复大学、中德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青岛大学胶州校区等建设。到2025年,力争新增独立法人高校5所、高校校区5所以上,普通高校(含校区)增至4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0万人。推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鼓励高校提高学科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搭建重点学科专业共建、产学研合作、校际合作等平台。

>>>保障

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和实现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22项主要指标中的7个约束性指标,有的事关民生福祉,如受教育的问题、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地区生产总值及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指标等。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住房保障体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7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增公共住房26万套。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森林覆盖率达到15%。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垄断行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对四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韧性城市、安全城市,加强粮食、能源、金融、网络和经济安全保障,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政府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3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城市云脑,完善全市一体化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推行以合法稳定就业或居住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加大外来人口集聚力度,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倡导“来了就是青岛人”。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相关新闻 “十四五”基本建成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本报3月1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王媛) 3月1日下午,记者从青岛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大中型商业网点达到200个以上。

“十四五”期间,青岛计划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6%,服务进出口额突破1100亿元,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达到800亿元。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按商务部FDI统计口径累计达到310亿美元,过亿美元重点项目引进内资总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健康发展,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保持稳定。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到“十四五”末,青岛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基本建成,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合作年均增长8%,双向投资项目突破100个,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0%。

同时,世界经贸“朋友圈”更加广泛,交流合作活动更加务实多元,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网络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青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客厅”在集聚配置国际国内资源要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区域协同开放的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对内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形成发展互动,对外扩大东西双向开放,面向上合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通日韩,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战略支点、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