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音配像纪事》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1985年由李瑞环同志提出并组织人员在天津试录了7出戏,1994年开始批量录制,并委托已故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操办此事。到2002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共将355部戏的录音配了像,二期工程则录制了105 部戏。在此期间,共有70多个单位3万余人次参与了这项功在千秋的盛举。

音配像纪事》由曾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撰著,共收入文章68篇,其中反映李瑞环同志决策指挥的26篇,记叙音配像重要活动的6篇,抓工作落实的26篇,其他具体工作的10篇,因所记事件多为作者亲历,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叶少兰同志与音配像

叶少兰同志和我很熟,我们在一起曾戏称四同:同姓、同乡、同龄,还有同病。他祖籍安徽太湖,我是安徽合肥人氏;我们都是1943年出生,属羊;我们都有一些心病,不是心理上的心病,而是生理上的心病;及至后来我们又有了第五同——同级:他是我军将军级人物,我也最后挤进了省军级。这么熟,这么多“同”,但少兰同志是我这个纪事文章中较后记述的人,原因是太难写了——因为要写的事情太多,又不知从何下笔。
既然写,首先还是要写他在音配像中的角色与贡献。他是李瑞环主席在音配像工作中所倚重的艺术家之一。2001年7月31日,李瑞环同志就指出:“叶盛兰、杜近芳等名家合演的戏,由叶少兰负责。”他非常认真负责,较早较好地完成了任务。2001年10月9日谢国祥同志去世以后,李主席要我负责音配像具体工作,李主席知道我对京剧不如谢国祥熟悉,特地嘱咐少兰同志和中央电视台的阎德威同志多加帮助。我和少兰同志一起研究待录剧目,一起到李主席家汇报请示,一起赴上海推动工作,少兰同志给了我很多支持与帮助。

少兰同志很有才华。叶盛兰先生在音配像工程中34部戏基本上全部由少兰同志配了像,且基本达到叶盛兰先生当年演出的水平,充分展现了叶派小生的风采。少兰同志还为姜妙香先生不少剧目配了像,同样受到京剧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少兰同志的才华还表现在推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艺术建设上。他是很有艺术追求的京剧舞台导演,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几个重点剧目,包括《西厢记》、《刘兰芝》、《楚宫恨》、《韩玉娘》等都是经过他或他与迟金声等老师共同导演加工打磨出来的精品。少兰同志还是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2006年10月,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20周年纪念活动演出中,他在《西厢记》最后一场《长亭送别》中出场,他通过炉火纯青的表演将张珙的心理刻画得出神入化,受到人们高度赞扬。

少兰同志还注意提携青年人才。在音配像工程中,他还起用了李宏图、江其虎、宋小川等青年京剧人才为叶盛兰先生和叶少兰同志本人的剧目配像。少兰同志的工作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他不但自己身体不好,而且夫人许嘉宝同志也有病,老母亲又长期卧病在床,可是他一旦工作起来,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同时,他对母亲和夫人都精心地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