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O ever youthful,O ever weeping.)——《达摩流浪者》杰克·凯鲁亚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最美好的期望,即使生活再苦再难,只要有梦想支撑,就能继续走下去,拥有梦想的人,是了不起的人。她叫余二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江西老太太,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她,突然在80多岁时决定,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瓷宫”,为此,她不惜和家人闹掰,花光6000万家产,自己搬去茅棚住,今天,我们便来说说她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余二妹在江西一普通农家呱呱坠地,由于家境贫苦,余二妹没有读几年书便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若是继续这样下去,余二妹会和万千农村姑娘一样,终日忙碌,早早结婚,过上和父母一样的生活,所幸,舅舅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余二妹12岁那年,便被舅舅送去当地一家陶瓷作坊里学艺,没想到这孩子颇有这方面的天赋,很快就掌握了从陶泥到画坯等陶瓷所需的各项工艺,加上余二妹吃得苦、耐得劳,深受师父们的喜爱,余二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师后,余二妹便进入景德镇一家陶瓷大厂工作,好学的余二妹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努力工作20多年,余二妹终于攒下一笔钱,开了属于自己的陶瓷厂,更不得了的是,上世纪80年代,余二妹成功恢复了古法柴窑工艺,最早实现了柴窑复烧,余二妹一战成名,获得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赞美,她家的陶瓷也因此热销,并远销到国外,生意是越来越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余二妹在天津看到了“瓷房子”,当时便挪不动腿了,当了解到“瓷房子”使用了4000多件古瓷器、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后,余二妹内心更是深受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从小生活的地方,被誉为“瓷都”,可堂堂瓷都却没有“瓷宫”,于是一个想法在余二妹的心底生根发芽。

2010年,余二妹正式宣布,自己要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瓷宫”,当家人们听到她的决定后,当时便提出了反对,想要打造像天津“瓷房子”那样的瓷宫,绝对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余二妹如今已经年过八旬,根本受不了这样繁重的工作。但无论家人如何劝说和反对,余二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说道:“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梦想,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给瓷都景德镇的历史留下一点东西。

见老人如此执着,家人们也不再阻拦,经过他们走访调查,最终选定了新平村,因为这里是景德镇瓷器的源头,接着余二妹花费200多万元买下了50亩土地,为了尽可能省钱并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80岁的余二妹拿起纸笔和资料,自己当起了设计师,她根据永定土楼的造型,设计了瓷宫的内部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真正的难题并不是选址和设计,而是瓷宫的原材料,诚如上文中所言,当年“瓷房子”的主人为了打造它,花费了上亿片古瓷片,上千件古瓷器,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所幸,余二妹早年的爱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进入陶瓷这一行起,余二妹便开始收集陶瓷,几十年下来,竟是收藏了60000多件瓷器,随后,这些瓷器被用在了瓷宫中,美丽的青花瓷瓶被镶嵌在葫芦形状的空格上,镂空的墙壁处是各种瓷片拼接出来的图案,有植物,有动物,还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60000多件瓷器于打造瓷宫而言,还是远远不够,人力费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为此,余二妹不惜卖掉了自己的首饰,收藏品,甚至是母亲留下的房子,接着她搬进了瓷宫附近一简陋的茅棚中,每天吃着粗茶淡饭。对于余二妹的行为,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她本是身家上千万的富豪,如今竟然为了个“瓷宫”,过上这么苦巴巴的日子,但对此,余二妹却甘之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瓷宫终于打造完毕,看着眼前这座美丽的宫殿,余二妹热泪盈眶,随后,瓷宫成功被评为2A级景区,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观看。

就在大家以为余二妹会利用瓷宫赚钱时,她却将瓷宫的经营权交给了国家,她认为,只有国家才能让瓷宫永永远远流传下去。2016年,瓷宫首次对外开放,门票费为25元/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前往景德镇,看看这座无与伦比的瓷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对余二妹老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一个拥有梦想、追逐梦想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