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的各种小吃里,有一种最具乡土风味又经济实惠的食品,总能让人一时拥有酸、辣、甜、香的味蕾,这便是陵水酸粉。陵水酸粉属于街边食品,无论何时,在陵水的太阳下,在海风吹拂中,在路灯下,一张撑起的太阳伞,一个装满原料的小橱柜,几张餐桌,一个配制人,一碗酸辣甜香的酸粉,便让人体味到一种海岛人的休闲生活。对于陵水本地人而言,酸粉不仅是一种特色小吃,也可当一道菜,甚至有时也是主食。在年节之后,吃腻了鸡鸭鱼肉的人们总习惯约上几位朋友,一起去吃碗酸粉解解腻。
陵水酸粉是从海南粉演变而来,兴起于清朝。陵水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黎族和苗族较多,而黎族的群众特别喜欢吃糯米,所以种植了大量的糯米,黎族的群众发现米浆可以做成米粉后,便将糯米打成米浆加入了进去,却惊喜的发现,加入糯米米浆的米粉非常有弹性,不容易折断。为了提高米粉的口感,将糯米和陈米打成粉状,揉成面团的形状,然后用力挤压到一个底部有洞的铁罐里,就呈现出如今陵水酸粉的粉丝状。陵水酸粉的形成和少数民族习惯密不可分,黎族等少数民族好客、好酒,当地人特别喜欢酿山兰酒,酿酒后剩下带酸味酒糟,也特别喜欢吃。当地人将酒糟与粉丝状的米粉进行搅拌后饮食,发现味道特别好,这就成为了最原始的陵水酸粉。酒糟目前在陵水还是当地人重要的调味品。在陵水,酸粉不仅是民间的一种吃食,它也是宴席上必备的一道菜,素有无粉不成席的说法,宴席上鸡鸭鱼肉可以缺一二,酸粉却是不能没有的,甚至是食客评判厨师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
酸粉摊点一般都是中午才开始摆摊,午饭时间,酸粉店里总会聚满了人,一碗稀饭,一碗粉,或者再加一个咸鸡蛋,就是一顿中餐。下午,午睡起来的人们,趁着上班前的空闲,赶到酸粉摊前,来一碗酸粉,嗜辣者再加上一勺本地产的“辣中之辣”的“灯笼椒辣酱”的话,更是香、酸、辣三味俱全,十分开胃,然后精神抖擞地去上班。晚上最热闹的摊点就是酸粉摊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一家人或是朋友几个,坐在路边的酸粉摊的长条凳上,一口小酒一口牛肉干一口粉,既填饱又解馋,别有一番滋味,也是陵水市民的另一种生活。在春节初一或其他假日时,村里的人到镇或县里玩,都会找酸粉吃,因为酸粉好吃。陵水人到外地去工作,往往都会在当地找看有没有陵水酸粉吃,而当回到陵水第一件事就先去吃酸粉,再回家,其实在陵水生活过一段时间而喜欢上陵水酸粉的外地人员,当离开陵水,后面又回到陵水后,第一件事就是吃酸粉。陵水酸粉在陵水地区非常有市场,老少皆宜,无论哪家办喜事或是祈福,大小酒宴都有酸粉,这个是不可少的一个菜。
陵水酸粉的吃法,先抓适量净粉于碗中,再依次加入牛肉干、鱼饼片、鱿鱼丝、脆花生米、小咸鱼、韭菜或空心菜(用汤滚熟后切短段)、酸粉汁、粉糊、蒜香油、香菜,搅拌,即可吃用。如果喜欢辣也可以自己加进辣椒,陵水的小灯笼辣椒也是有名的调料!在90年代以前陵水酸粉配菜还有一种较昂贵的海鲜:沙虫,沙虫吃起来味道非常香。在这里粉糊(卤汁)是最重要的调料,陵水酸粉之所以非常好吃,就是因为粉糊,陵水酸粉是否正宗就是在于粉糊,当然酸粉是否好吃,和做的人有非常大的关系。当然做得好吃的人员有时候是藏在民间的,藏在普通家庭中。在陵水,有一句话——没吃过陵水酸粉,就等于没到过陵水。近年来,陵水的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海内外的旅客凡到陵水,品尝陵水酸粉已成为一个例行的节目。
在家乡的陵水人吃酸粉,吃的不仅是美味,也是在咀嚼生活回忆和延续传承;在外地的陵水人吃酸粉,是宣泄思乡的煎熬,和享受家乡的温情;外地人来陵水吃酸粉是在品尝地方小吃,感受陵水的饮食文化。酸粉是陵水县的一种特色小吃,它由这个地方首创,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已形成了独特的“酸粉文化”,陵水酸粉还于2010年入选了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伙伴们,海南陵水酸粉,你吃过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