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苏队官方宣布停止一切运营之后,中国职业足球又一次冲上了热搜。尽管热度已经退去,但中超仍然笼罩在江苏队以及天津津门虎“解散”的阴霾当中,很多人仍然为产生的后续问题而忙碌着。然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句话,又一次让中国足球上了热搜。
作为央视主持人当中最“热爱”足球的主持人,每每中国足球有“大事”发生的时候,白岩松都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言论自由,笔者当然支持,只是他的一些观点,实在没有办法令人信服。
最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位央视主持人又谈起了中国足球。谈及球员留洋的问题时,他直言:“中国已经没有多少留洋的球员了,因为国内给他们的工资比国外高太多了。”
这句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甚至这和目前足协的思路是一致的。这两年,足协在大力推进限薪政策,2019年的时候限制国脚顶薪1000万、非国脚800万;到去年年底的时候,限薪力度再次加大,国内球员顶薪“一刀切”税前500万(税后不到300万)。
在谈及限薪时,足协的观点与白岩松基本一致,认为限薪能够鼓励本土球员留洋,从而提升球员实力。然而,现实却是事与愿违。
就在足协推出最严限薪令之后的这个冬季转会窗,国内联赛却迎来了留洋球员回归潮。
根据笔者并不完全的统计,截至发稿之前,这个冬季转会窗至少有8名留洋球员回到国内的中超、中甲效力。英超狼队的何朕宇回来加盟北京国安,葡甲的陈佳裕、葡乙的姚道刚加盟河北队,何海龙加盟上海申花,黄聪以及王佳豪加盟中甲球队南通支云,在J联赛效力的王嘉楠目前正在寻找下家,留洋法乙的中甲MVP季骁宣正在青岛队试训。
按照白岩松的说法以及足协的设想,在大力度限薪之后应该有更多球员选择出去留洋才对,但是为什么反而迎来如此大的回归潮呢?
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留洋球员实力实在难以在欧洲哪怕次级别的联赛当中立足。中甲MVP季骁宣在法乙联赛效力时,总共只获得过4次正式比赛替补出场的机会;何朕宇代表狼队U18队出战联赛仅7次,代表U23队出战联赛6次……
正如此前也曾留洋的韦世豪所说,留洋球员之所以选择回归,是因为在外面真的踢不出来了。
昨天,《足球》报也发表了一篇关于留洋球员回归问题的文章,标题为《留洋,目前只是伪命题》,文章表示:“中国球员缺乏展现自己的实力,再多的激励也无法帮助中国球员走出去。”
近几年来,除了武磊留洋初期能够在西甲获得一些成就之外,其他的球员基本都是在一些不受关注的联赛效力,尽管是这些小联赛,他们也都很难竞争到主力的位置。
这就是现状,当我们国内最好的球员武磊都在西乙迷失的时候,你觉得谁出去留洋还能够获得成功呢?
目前很多出去留洋的球员,更多的是镀一层金,而为了在回国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俱乐部,他们甚至会“美化”自己的留洋成绩。
比如刚刚官宣加盟河北队的姚道刚,在河北队的官方公告写道:“2017-2018赛季升入贡多马尔一线队并成为主力球员,联赛出场30次,27次首发。”然而,根据知名体育资讯博主@中国海外球员新闻的统计,姚道刚自17-18赛季起,到回国加盟河北队之前,三个赛季总共首发25场比赛,只占球队联赛总数的33%。这样的数据,与“主力球员”相差甚远。
此外,加盟南通支云的归化球员杨明阳,在租借到英超狼队效力U23联赛期间,2个赛季只获得了5次U23联赛的出场机会,南通支云在官宣公告当中都能写下“作为主力中场球员,代表狼队征战英超U23联赛”这样一句话,这样的水分未免也太大了。
如果留洋都是这样的话,那这样的留洋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并不反对留洋,但个人认为留洋必须建立在有足够实力立足的条件之上,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球员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我们要追求的不应该是留洋球员的数量,而应该是我们的足球人口。当我们的足球人口能够达到百万级别,甚至是几百万的时候,或许我们会找到一些真正有实力去留洋的球员。
而在此之前,建议拥有着话语权的白岩松老师,多关心我们的足球人口,多呼吁让更多的孩子去踢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