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晋西北河曲县翠峰山下朱家川河畔,306国道70公里处有一个沙泉村,也是镇政府所在地,镇政府西200米的郭家梁岔口往西北,有条弯弯曲曲的沙保公路,盘旋向上西斜行三公里,有一古老村落河曲县沙泉镇南天窊村。

南天窊村有一道由西向东至坡底村蜿蜒曲折的十里山脉,犹如一条蛟龙舞动。村里的龙王庙峁好似龙头巨首,龙身即在这道山脉的七峁三湾形中。村东南方有一所学校,学校北墙后有一棵古往今来罕见的的大榆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棵大榆树,已有200多岁高龄,象一座灯塔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它高大的身躯足有15米以上,主干粗壮树围3.6米有余,是那么沉稳结实,三大分枝分布匀称,形成宽大的园形树冠足有一亩开外,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站在树下仰望树冠,外周有均匀伸展的四个粗壮树枝犹如龙臂龙掌,无数枝条向下垂帘。老榆树的凛凛威风,赐给人们力量。村人常在大榆树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把这个地方叫做“榆树园”。

这个“榆树园”,年复一年春风吹来,老榆树换上翠绿的新装,是美的天使,“榆树园”是儿童的乐园。曾留下过孩子们嬉戏追逐的身影,留下过孩子们天真童稚的歌声。在孩子们的心里,没有比这“榆树园”更好更凉爽的地方,能在树荫的庇护下尽情地唱歌、跳绳、踢键子、捉迷藏……。炎热的时光来临,太阳像个火球,火热的光芒照进校园,照得老榆树充满生机。老榆树像慈母一样,用她茂盛浓密的枝叶,织成一把撑开着的绿绒绒的大伞,为人们遮挡阳光,浓荫下是人们休息乘凉的好地方,自然也就成了村人们的天然议事场。在这里叨叨啦啦,说说家常理短、儿女情长、养殖种植、致富经验、为人之道。金色的季节来了,老榆树身披金黄,凸显一树的富贵,飘洒着满村的吉祥。在秋风中哼着丰收的曲子,人们沉浸于春华秋实的遐想。大雪纷飞了,老榆树像一位巨人,站在风雪中,傲然挺立,鹅毛般的大雪,落在头上,西北风像一头猛狮向它扑来,老榆树以顽强的意志,像战斗在边防线上的英雄战士战胜暴风雪一样,为人们遮挡着呼啸而来的北风,成为村内抵御风寒的自然屏障。就这样老榆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和岁月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榆树园”里,曾谱写了许多的拥军篇章,八路军在这里驻扎,妇女们在这里为八路军缝补鞋袜,一针一线缝制出对八路军的爱戴,体现出了军民鱼水情深,反映出老百姓对共产党队伍深厚的阶级感情。

“榆树园”也是会场,全村人常在这里开会讨论、学习文件、宣传国家政策、发布国家号召、搞政治运动。曾经历过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批判“走资派”,曾经历过八十年代声讨“四人帮”,曾经历过改革开放生产责任制下放,等等。

“榆树园”的南天窊村,人杰地灵,地久天长。天窊人自强不息,薪火相传。天窊山挺拔高耸,居高望远。这里曾饱经天灾战火,天窊人民发扬“榆树精神”,曾创造了历史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尘世间有人赞美四季常青的松柏,可松柏没有老榆树那四季不同的风采。有人赞美婀娜多姿的垂柳,可垂柳没有老榆树那钢铁般的坚强。对我们天窊村的这棵大榆树来说,它早已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榆树,人们把它看作是一棵风水树,是一棵生在龙身、扎根龙身、全身循环着龙的血脉、专职庇护我们村人恩重如山的神树!

大榆树不在了,村人心里多有酸楚。可记忆中的大榆树却仍然在人们眼前浮现,它永远活在人们心中。100多年前我们南天窊李族走西口后裔2018年5月1日回乡探亲,就是认为天窊有我们的“魂”,大榆树是我们的“根”。不管它走到哪里,无论天堂地府,还是天涯海角,它永远守护着我们天窊村人。我们生在龙的身边,都是龙的传人,在大榆树下长大成人,大榆树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李泓熹

编审:开明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