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消息,苏州大学熊思东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已提交关于在人才培养中,注意性别差异教育的议案。即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的提议。消息一出,又引起了广大家长、老师和各个教育机构的高度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关男女差异问题的探讨,早已不是新鲜事。

比如去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事件。《男生女生学数学》的教辅类图书,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了男生版与女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版社基于过往印象中,男生数学学习能力相对好一些,所以进行了这样的编排。但由于观念并不严谨,涉嫌性别歧视,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宣布不再发行该系列的图书。

而关于这个事件,到底是因材施教还是性别歧视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的变化

随着选秀节目和视频平台的迅速兴起,偶像明星曝光率前所未有的高涨,也让我们发现,当下青少年审美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或者媒体和流量引向的方向产生了极大变化。

长相趋于女性化的男生似乎更有热度,男性画女装、穿裙子甚至这样上街的视频也会受到很多关注收藏。流量即利益,有了这些利益驱动,跟风就不难理解了。

小孩子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建立,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里,也就更容易出现熊思东校长提到的“不少男生表现出做事畏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与传统“男子气概”相悖的气质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婚率上升引起的父亲角色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缺失,也是影响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原因。

婚姻稳定原本是传统中最渴望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随着时代变迁和人们思想及性格变化,离婚早已不再是三十年前那样羞耻的样子的。据统计,离婚率连续十几年上涨。

婚恋问题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讨论的话题,只是我们不能否认,能做到离婚后双方共同参与孩子成长、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父母是极少的。

父亲不愿意、或者被阻拦参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男孩女孩,都会更容易出现懦弱、自闭、对陌生环境过度紧张等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的一位老师,在聊天时就提到:我发现,当我的儿子在她妈妈一人陪同下出去玩的时候,他是略有拘谨的,他也会玩耍,但是一旦我也在场的时候,他就是完全放松的状态,手舞足蹈放飞自我的样子。所以我建议爸爸要尽量多参与亲子活动,你在,就是给孩子的一种自信。

所以,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爸爸多加入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作为妈妈角色,也不要因为自己认为伴侣在某方面不够好,就阻止他参与,只要父亲不是一个暴力狂、控制狂,有些小缺点总要胜过男性在家庭中缺失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别差异教育,你认为是否必要?

熊校长提到,要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审美观念、性别取向进行健康积极的引导,抵制浮夸、扭曲的风气。更具体的建议,集中在课程设置方面。

他建议根据男女生特点,在体育课进行差异化的课程安排。

例如:男生可以侧重于篮球、足球、橄榄球、击剑等对抗性及竞技性的学习。而女生则建议参加舞蹈、跳绳、瑜伽、形体等利于增加身体柔韧性的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以更好地引导男孩有男孩的气魄,女生有女生的优雅。

建议提出之后,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

“现在的男生太文弱了,我们那时候都是担心女孩上学被调皮的男生欺负,现在反过来了”

“男生就该有男生的样子,女生就该有女生的样子,如果社会风气我们控制不了,至少校园里应该这样引导,不然就乱了套”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从其他角度提出疑虑。

“每个人性格不同,我的儿子天生就胆小内向,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他有什么问题或者将来无益于社会,如果老师只喜欢勇敢胆大的孩子,是不是对我们这类男孩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说女生更适合跳舞、瑜伽这些运动呢,我们国家的女足在国际上都是很有地位的,从小就分别出男生该学什么、女生该学什么,会不会降低了他们发展天赋的可能?算不算一种歧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是一件大事,到底什么样的引导更符合时代趋势,更公平和利于社会发展,是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

那么你赞成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教育吗?欢迎评论区说出您的看法。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