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据资料显示,故宫共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年,至1420年建成,共动用了30万民工,前后历经了14年。

建筑布局方面,在蒯祥的主持设计下,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的场所。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昭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三大殿”

1949年1月31日,当时的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25日,毛主席等人从涿县乘坐专列抵达北平,当晚就住进了位于香山的临时驻地。

在新中国的筹建工作过程中,中直机关驻地的选址一直难以定论。参与规划工作的建筑大师梁思成,与苏联的专家发生了分歧,梁提出中央行政区应在古城之外的西部地区建设,打造一个“新北平”,以最大限度保持北平城历史建筑的原貌,苏联方面则提出了改建古城,并将中央行政区放在城内中心地带的建议。

据当时估算,建设一个“新北平”至少要耗资500万银元,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在反复权衡后,中央放弃了梁的提案,最终选择了中南海作为中直机关的驻地。

中南海,位于北京城内故宫和景山的西侧,始建于辽金时代,明、清时期称为西苑,曾是皇家园林所在地。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它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

实际上,一开始毛主席并不同意入住中南海,他曾对几次三番劝说他的周恩来、叶剑英表示,自己不学李自成,不住‘’皇宫‘’。最终,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毛主席只得‘’屈服‘’。

毛主席的日常办公地点就位于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他在这里一住就是27年,直至1976年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外国客人

但是,据相关资料记载,毛主席一生从没有进过故宫,我们都知道,中南海距离故宫仅仅一墙之隔,参观游览是非常方便的。而远在城郊的长城、十三陵均留下了毛主席的足迹,为何对近在咫尺的故宫,却从未涉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4月,毛主席与程潜等人在十三陵游览时的合影。

很多人对此迷惑不解,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为这件事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1954年4月,毛主席曾在四日内三次登上故宫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故宫城墙上坐着休息

据原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韩炳文等人回忆:

“1954年4月18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转向南,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由午门城楼下城墙,回中南海。

4月20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午门内,登午门城楼,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下城楼回中南海。

4月21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西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西行,经西北角楼、西华门、西南角楼,到达午门下楼离去。”

通过故宫平面鸟瞰图,我们发现,这三次路线相加,毛主席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三次记载,而这三次他都是只登城墙却不入宫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平面图

我们无从得知,在城墙上漫步徐行时,毛主席当时的内心世界。不知道在眺望巍峨雄伟的故宫建筑群时,他是否会联想到明清两朝数百年的历史兴衰?

至于他为何‘’三登宫墙而不入‘’,不到故宫里边走走,其中的内情无人知晓,也许将永远成为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