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新闻网(通讯员 向文娟)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一出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纷纷出台各类制度严管手机。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工具,它的游戏、拍照、交友等功能,让追逐流行文化的学生爱不释手,自控力差者上课玩、下课玩、自习玩,散步玩、吃饭玩、睡觉玩。面对各种规定,老师、家长的“围追堵截”,学生们斗智斗勇,想方设法偷偷地玩。

花了那么大力气,却禁不住孩子玩手机,看来不单单是手机规范使用的问题。家长或老师简单粗暴地没收学生手机,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刺激了他们“偷偷”玩手机的“兴趣”。显然,光“堵”效果有限,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自律使用手机,提升自制力,他们很难禁得住手机的诱惑。

校园禁带手机只能治标,信息时代下,我们必须畅通孩子正常接触网络的渠道,疏堵结合才能治本。家长和老师应先了解学生为何放不下手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灵活处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开展户外运动、课外阅读、线下社交等活动,学校可以开设网络信息课、建立校园网吧等,“家校”联手多措并举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应该加强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将手机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如此,才能让孩子学习安心,家长和老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