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还寒。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海升农业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排白色大棚内,村民和术珍提着竹篮,忙着采摘新鲜草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前,和术珍把地租给海升公司,自己来草莓种植园务工,有了固定的收入,日子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里离家近,白天干活,晚上还可以回去照顾家人,很方便。"和术珍说,她除了土地租金,一个月可以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

村里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丰华村村民依靠土地流转租金、务工、交售松针和农机设备租赁,收入来源一下子实现了多样化。

"去年,公司支出1800多万元,基本上覆盖了园区周边的老百姓。"兰坪海升农业公司负责人廖少伟说,目前,公司已完成种植草莓300亩、蓝莓1500亩、车厘子2500亩,发展特色蔬菜种植2300亩,帮助兰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和园区周边群众参与采收、包装、管理等环节,带动1181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群众稳定增收年均465.5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甸镇土地平旷,有"怒江第一大坝"美誉。以往,因气候寒冷,生产方式单一,广大群众靠种包谷,养猪养鸡为生,温饱有余,致富无门。针对通甸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群众增收带动不足的问题,兰坪县委、县政府依托通甸土地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引进兰坪海升农业有限公司、一心堂(怒江)等企业,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蔬菜、蓝莓、车厘子、中药材、草莓等产业,引导当地群众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到企业务工,学新型农业技术,有效解决了百姓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加快推进山区农业组织化发展的同时,兰坪县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积极帮助兰坪海升农业公司、萱萱玫瑰造林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开展"乡村能人"竞赛和技能培训,培育"致富带头人"120名,精准扶持贫困群众依靠技能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甸镇丰华村、黄松村等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入户动员、会议宣传、发放资料等方式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典型案例的宣传,帮助农户分析效益比、算好经济账。党员干部带头签字流转土地,做好示范引领。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全力推进土地流转。积极为企业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工问题,实现产业党建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良性发展。

"党员带头,到园区务工学技术。‘两委’班子一对一动员搬迁群众到园区务工,带头种中药材、蔬菜。千方百计带着大家拓宽增收门路。"丰华村党总支书记杨福春说,丰华村华兴食品、萱萱玫瑰造林合作社等一批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就近务工门路在不断拓宽,仅在海升农业园,就有200多名村民务工脱贫。很多群众还自己种蓝莓、车厘子、中药材、草莓,希望依靠新产业过上更好的日子,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通甸镇流转耕地10032亩,新型产业已达1.43万亩。兰坪海升农业有限公司、一心堂(怒江)医药产业园等企业共用工10000人(次),年均季节性用工4000余人,长期用工300余人,累计支付900多万元务工费,带动1.2万名群众转型发展。2020年,通甸镇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称号。

云南网记者李寿华通讯员杨跃齐胡智忠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