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指出,九成大学生毕业于非双一流学校,这些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基石,然而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名校。他呼吁社会给予非名校学生更多关注,要让非名校生知道,这个社会有人在关注他们,也有很多资源在关照他们,这是一个健康社会运行的应有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白岩松谈了不是一两个月了,而是好几年了,他一直在讲这个观点,提出这个观点,时间过去了,但他又重提了,说明现实情况是几乎没有改变的。有一段前几年两会对于白岩松的采访,我觉得很有意义,他讲了很多内心的想法,那些话应该可以完美解答这个问题。

白岩松:

我做内蒙古青联名誉主席的时候做过一件事,就是为内蒙古的大学做了五年的思想草原的活动(相关新闻:“思想草原”开阔内蒙古青年视野),请全国最棒的很多演讲者去给大学生演讲,包括龙永图、吴建民、余秋雨啊,这个太多了,请了二十多位,应该都是中国最著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当时我的一个感慨就是,对于内蒙古很多大学的学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去像北京的孩子们一样,去得到这类精神方面的滋养,所以(活动)效果非常好,现场,而且你也会发现他们自信也在增加,我们可以和北京的同龄人一样去获取这样的东西。

有一次我坐了九个小时,去了一个不太知名的高校,去做讲座,一两千人在现场,还有几百人进不来,最后我就让几百人上舞台,给自己留了两平米。可是巧了,正好那周我回北京去了北大百年讲堂,跟陈其钢有个对话(链接如下,应该是这个:陈其钢、白岩松名家对话走进北大百年讲堂)。我是坐地铁去的,所以是走着进校园的,路过北大百年讲堂前面的广告栏的时候,赫然看见,上面北大这一个星期广告栏上的各种活动,够我刚去的那个学校十年用,而且十年还不一定能够取得那么重量级的,可是在北大这一切司空见惯,每个活动二三百人,坐一会儿,没劲头了,但是哪一个活动拿到我去过的那所学校,都会成为那所学校历史的一部分,会记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平吗?但它是现实。

今年要毕业的大学生820万,这820万里头有多少是在名校里的?大比例的还是在非名校里吧。现在在中国的双一流建设当中,排在前几位的高校,每个学校每年的经费全在一百亿以上,有的在二百亿以上,后面的学校呢?

很多非名校的学生,心理是我最在意的,那种不自信、自卑,提问的时候下意识的“白老师,我们是个小学校”“白老师,谢谢你来我们这儿”,坦白地说,我就非常难受,非常难受,你想一想,这是几百万之巨的年轻人的心理,而未来,他们几乎百分之百都会成为中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建设的主干,双一流学校里可能很多比例支援世界建设去了,但这些非名校的学生绝对是未来中国建设的基石,这四年就在不自信、自卑、迷茫甚至混日子中度过,而且我要说的是,非名校不仅在西部、中部或者东北,东部也有很多,心态是一样的,道德经里头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是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短板决定的,那我们应该补短板呀。

我支持双一流建设,但我觉得在谈论(重视)双一流的时候起码也要谈论(重视)非名校,而且发展非名校的力度要比发展双一流的力度更大,差距才能缩小。

我知道国家现在也有一些对非名校的政策,但是不说,而且所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如对名校、双一流的作用那么大,因此差距现在在拉大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