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是调控市,高层的意志决定了行业的走向,眼下北京的大会上,高层又提及房地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提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预料,未来一些大城市的调控还会增加,所以说投资买房已经完全、彻底行不通了。

现在投资买房,完全是逆势而为。简单地说,现在的楼市,就像是高点的茅台不是多年前的长期上涨趋势了。

近期,哈尔滨、天津、郑州、太原、济南、青岛、吉林、呼和浩特……房价都跌回了一年前,这些还是北方重要的省会城市/直辖市。

在国家统计局监控的70城中,北方城市有48.2%在下跌,南方城市只有24.4%。而且,南方房价下跌的多为中小城市,如北海、韶关、常德等。

不过如果是几年前在深圳、东莞买了房,基本都赚钱了。在2020年,东莞楼市伴随着深圳,量价飞涨,房价一路攀上高峰。东莞成为全国房价增速最快的城市,让许多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湾区的楼市红利。

当然,没有永远上涨的房价,现在的基调是房住不炒,房价高了,未来深圳、东莞很可能会进一步调控,当调控落地后,房子可就不那么好高抛了。

毕竟房地产市场,土是zf的,调控是zf1的,即使是基本面再好,使劲调控市场一管控,房价也很难上涨。

就像电子烟一样,再好,牌子再大是NO.1,再NB。网售电子烟禁令调控一出,市场直接GG,产品再好,也不能违背调控大趋势。

做的

炒股要看基本面,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是要看调控趋势。

2月27日,东莞出台调控,将非东莞市户籍居民购房的社保年限延长到了三年,将购房的首付款比例提高了10%,此外还对“假离婚”炒房、利用经营贷炒房的现象进行了围堵。

深圳已经前段时间就开始升级调控了。

继深圳多家银行相继回应称,将以深圳住建局发布的成交参考价格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之后,3月3日,深圳部分银行再次明确,包括房抵押经营贷在内的贷款发放也将参考二手房成交指导价。

公开资料显示,涉房类贷款主要包括二手住房按揭贷和房抵押经营贷。

这意味着,经营贷也需要按参考价格来评估贷款额度,贷款额度预计会有所减少,还会降低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风险。

上海方面,3月3日晚间,发布通知指出,强化住宅用地供应管理,深化完善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严格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备案管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

北京方面,市住建委制定了2021年房地产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安排,将重点查处“无证售房”“不实宣传”“合同欺诈和不平等条款”“违反预售资金监管”“捆绑销售和违规分销”“信贷资金违规使用”“借学区房等炒作房价”“违规工改住、商改住销售”“发布虚假网络房源”九方面问题。

从2月下旬开始,北京市住建委已经派出多个执法检查组,会同属地住建房管部门,对对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展现场执法检查。

回顾过往,2021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次数累计87次。政策涉及防止假离婚取得购房资格、打击违规冻资、围堵经营贷、上调房贷利率等。

可见调控趋严,房价还要一定下降空间,特别是北上广深、东莞的非核心、优质学区房的地段。不过对于刚需来说是利好的,价格低了自住购房可以省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