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人类对海鲜还一无所知,那时候的螃蟹,可真称得上是“横行无忌”。因不加管束的缘故,致使螃蟹泛滥,它们在稻田中到处挖洞,不仅破坏农业生产,还会把人夹伤。后来,螃蟹成了大禹治水的一道难题,他当务之急就是要将其消灭。一番思索之后,大禹想出了好主意,他命人挖沟并倾倒沸水,烫死了不少螃蟹。很快,螃蟹的美味逸散出来,众人口中生涎,但一时之间,却没人敢吃第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巴解的人站了出来,他大着胆子,吃到了第一口螃蟹。于是,后人为了纪念巴解的壮举,便将“夹人虫”命名为“蟹”,也就是解字下面一个虫。

一般来说,无论在什么领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但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却没有这等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发是西杨村人,西杨村是陕西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干旱的原因,地里的收成一向不是很好。1974年,西杨村再一次迎来了干旱,对庄稼人来说,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若是没有水,他们这一年白干了不说,也许还会饿肚子。于是,生产队建议旱地打井,与其四处求人,不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西杨村人齐心协力,短短一个上午,就挖了一个大坑出来,虽说离出水还差得远,但也算是初见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吃完饭之后,村民来到大坑继续工作,不出几个小时,坑深便由原来的2米,变为4米之多。不过凿着凿着,杨志发却发现土层变硬了,他们几个人费了好大劲都没能凿开一个口子。无奈之下,杨志发找来了一把镐头,他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凿穿了坚硬的土层,使挖井工作得以继续进行。然而,在3月29日中午那天,杨志发却挖出了一个泥人,泥人刚出土的时候还是彩色的,和真人很像。可是没过几分钟,泥人身上的颜色便迅速褪去,恢复了泥土本身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到这一幕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没啥文化,不知道何谓“氧化”,还以为大白天闹鬼。于是,村民四散奔逃,连水井都不挖了。尽管挖井工作进行到一半就被迫搁置了,可是这世上,总有那么几个胆大之人,杨志发就是其中一个。出于好奇,杨志发一个人悄悄返了回去,左挑右选之后,他把一个残缺的泥人拿回了家里,并让妻子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发的妻子是当地的小学老师,算是一个文化人,多少有点见识,见到泥人后,她立马断定这是文物,要杨志发上报给县里的文物部门。不出所料,专家说泥人应该是秦朝之物,杨志发很可能挖出来了一个“大家伙”。为了表彰杨志发的功劳,县里给了他30块钱,不过,杨志发可是个老实人,虽说他收下了这笔钱,但转手就交给了生产队,作为集体之用。当然了,生产队也给了杨志发相应奖励:共计5个工分,大概1角3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一个泥人,兵马俑被逐渐挖掘了出来,不仅仅是杨志发,就连西杨村都在全国出名了。遗憾的是,对西杨村的其他村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兵马俑占地面积很大,能种植庄稼的土地也越来越少。后来,县里决定让西杨村集体搬迁,因为就算留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收成。于是,杨志发成了全村的罪人,不少人都说他为了30块钱把村子都“卖”了,对不起列祖列宗。后来,杨志发实在受不了村民的冷嘲热讽了,他无奈搬到骊山脚下,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年后,杨志发的命运迎来了转机,美国总统克林顿参观完兵马俑后,亲自见了杨志发一面,他不仅夸杨志发是个英雄,还要了他一个签名。于是,杨志发摇身一变成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人生的跌宕起伏,着实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