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女伶三杰之一的刘喜奎病故于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个人的经历很奇特,她在那样的环境下有几位大总统追求,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这十分难得,也维护了戏曲演员的名声。”
这是当代剧作家郭启宏对坤伶大王刘喜奎的评价。那么刘喜奎是谁?坤伶大王这个名号又是怎么来的?她与四位军阀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年少有为 声名鹊起
说起刘喜奎,对于很多9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是对于喜欢京剧或者河北梆子的戏迷来说,可谓是了如指掌。
刘喜奎原是河北沧州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95年。直到八岁入天津李海科班学戏,开启了刘喜奎传奇的一生。她师从河北梆子演员宋永珍,出师后以武生的身份在天津等地演出。
在清代是禁止女人唱戏的,一直以来旦角都是由长相俊美的男性扮演,也许是审美疲劳,又或许是当时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人们不再满足于观看全是男人的戏曲,就这样女性也开始加入其中。
为此,北京成立了专门培养坤伶的“崇雅女科班”,而刘喜奎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随着人们对女伶趋之若鹜,在“中和园”挂牌演出的刘喜奎也逐渐走红。去往多地进行演出,先后与周信芳、谭鑫培、杨小楼等人合作,获得好评。并在之后与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声名远播。
情路坎坷 遭逢变故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再加上刘喜奎不仅戏唱得好,长相也十分俊俏。京剧艺术研究家张伯驹也曾说过:“清末民初,坤伶颇极一时之盛。
刘喜奎色艺并佳,清末演于天津下天仙,民初演于北京三庆园,以《独占花魁》一剧最著,人即以花魁称之,为其颠倒者甚众。”
这位名噪一时的坤伶不仅迷倒无数观众、戏迷,也迷倒了民国4位军阀。而这,也是导致刘喜奎婚姻悲剧的直接因素。
民国4年也就是公元1915年,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徵举办堂会,邀请了刘喜奎,并与梅兰芳同台演出。这次演出不仅让两个惺惺相惜的艺术家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也为刘喜奎埋下了隐患。
有一次,袁世凯以总统的名义“请”刘喜奎去中南海唱堂会。她被带到了一间陈设华丽的屋子里。房中无人,她就问:“是谁找我,有什么事?”
这时袁世凯从门后走出来说:“没有什么事,请你来随便聊聊。”刘喜奎见袁世凯不怀好意,于是不卑不亢道:“既然没有事,我还得去化妆。”说完就离去了。后来袁世凯对人说道:“那个女戏子真不好惹。”
除了袁世凯,张勋也对刘喜奎心怀不轨。公元1913年,刘喜奎参加了张勋在北京江西会馆做寿的堂会。张勋当时就想要纳刘喜奎为妾,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能成功。
后来,张勋复辟时,恰巧赶上刘喜奎也在北京。张勋又要逼婚,刘喜奎便提出让张勋先剪掉辫再论婚嫁。
看过《建国大业》的人想必对电影中那个用辫子给小皇帝放风筝的人都印象深刻,电影中那个时段,大多数男性都是剪了短发的,只有张勋带领的人,每个都有辫子,可以说张勋爱辫如命。
曾经,“北洋之虎”段祺瑞就派专人到徐州劝张勋剪掉辫子,但张勋听闻十分生气地说:“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但是没想到张勋为了得到刘喜奎却痛快地答应了。随后复辟失败,张勋自顾不暇,刘喜奎才暂时得以解脱。
公元1921年,刘喜奎参加了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六十大寿的堂会。刘喜奎这一唱便让曹锟起了歪心思。戏一唱完,曹锟就硬留下刘喜奎,要来一个金屋藏娇。
后来不知什么缘故,惹得曹锟的正室太太发威,刘喜奎这才得以逃出。
要说还有谁对刘喜奎心怀不轨,那就是陆锦了。原本刘喜奎与梅兰芳是20世纪初中国戏曲舞台上公认的一对金童玉女,二人也是相互钦敬、相互欣赏,梨园圈内的同行们也都希望他俩能够结为连理。但是,由于军阀的纠缠和迫害,二人终究没能如愿。
公元1922年,为摆脱陆锦等权贵的纠缠和迫害,免得他们借机陷害梅兰芳。刘喜奎仓促之下嫁给了身患肺病的崔昌洲,也就是她此生唯一的丈夫。
但是结婚的第四天,崔昌洲就被陆锦施计调离,奔波于江西、福建、河南等多个地方。最终崔昌洲积劳成疾,旧病复发,死于公元1925年。
或许是刘喜奎不想再被军阀纠缠和迫害,又或许是她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了信心。自丈夫去世以后刘喜奎便下定决心,永不再嫁。不仅足不出户,而且闭门谢客,退出了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演出舞台。但是世事又怎能尽如人意呢?
隐姓埋名的刘喜奎,一直寡居在北京阜外马勺胡同。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打破了她寡居以来的平静生活。
日本侵略者探知了刘喜奎隐居住所,想要以大量的财富,诱使刘喜奎去日本演出。但是刘喜奎是什么人,如果她真的视财如命,就不会告别舞台,更不会隐姓埋名。因此,她严词拒绝并连夜离开日占区。
更何况刘喜奎的父亲刘贻文是清朝海军,曾经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我们都知道甲午海战的惨烈,现在日本人又发动了战争,她又怎么可能与侵略自己国家的人为伍呢。
于是她又重返舞台,用自己在台上的才能为河北的灾民进行多次义演。演出所得的酬金,全部都用来捐献给灾民。
后来,刘喜奎又为安徽的水灾捐献了2000元的银洋,用来赈灾。而且刘喜奎还到抗日区四处义演为抗战筹集资金支援前线。
重获新生 投身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周恩来通过戏曲作家田汉知道知刘喜奎当时住在北京。于是指示文艺界领导探望刘喜奎。从此以后,刘喜奎开始在社会上露面,并且重登演出舞台。
1950年,在文化部举行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刘喜奎敬酒时说:“你应该把技艺传给后人。”之后,刘喜奎被聘到中国戏曲学校授课,任河北梆子班教师,讲授河北梆子。
1952年,年近花甲的刘喜奎,又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的爱国义演活动,慰问战斗在抗美援朝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刘喜奎表示,若不参加此次爱国义演,是终身的遗憾。周恩来总理评价她:“刘喜奎不贪富贵,不图享受,所以她在旧社会能够这么坚强。刘喜奎是中国戏曲界的明珠。”
北国佳人 传奇人生
2014年1月24日晚,原创河北梆子大戏《北国佳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这是当代剧作家郭启宏以刘喜奎为原型创作,闺门旦演员王洪玲主演的河北梆子,讲述了名伶刘喜奎的传奇一生。
其中的《堂会惊变》《辫帅逼婚》《曹锟行诈》《仓促下嫁》四个剧目清晰划分了军阀混战时期的几个不同的时间,同时也展现了刘喜奎在那段时间的不易。
因此,作者郭启宏对刘喜奎有着极高的评价:“这个人的经历很奇特,她在那样的环境下有几位大总统追求,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这十分难得,也维护了戏曲演员的名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刘喜奎这样的传奇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远,她的事迹我们也只能从文艺作品中窥探一二。我们不曾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是透过艺术的加工,再结合对当时那个年代的探索,也能够感受到坤伶大王刘喜奎这一生的不容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