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快报讯(记者陈彦琳马壮壮)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花“大钱”给主播打赏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类似事件的背后,该怎样控制青少年沉迷网络?近年来,各网络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这种模式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否真的能成为控制青少年过度上网的手段?

青少年模式上线,规定单次时长,电脑端较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5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未成年网民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是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分别占65.9%和61.0%。短视频作为新兴休闲娱乐类应用,占比达到46.2%。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2019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软件,平台会跳出青少年模式相关提示

现代快报记者下载了多款App,包括直播、短视频软件等。记者发现,在打开App后,一般会自动跳出关于青少年模式的提醒,这次提醒过后,家长需要自己找到青少年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模式下的直播软件

青少年模式大多隐藏在App的“我的”页面,而在“我的”页面的首屏,一般也找不到,需要再点击“设置”,才能发现。记者对比了多家App的青少年模式,基本上都是一次时间锁为40分钟,如果单日使用时长超过40分钟,需要再次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此外,22点到第二天6点,也无法使用。这里提到的密码,需要家长在开通青少年模式的时候设置。不过,各App相应的电脑端,很少有青少年模式。

实测:

1.报出家长身份证尾号和手机号,就能关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身份证尾号和手机号,就可以退出青少年模式

在花椒App中,主要内容是各主播开启的直播,用户可以打赏送礼物。根据应用商城提示,这款App的使用年龄为17+。打开青少年模式,平台在记者退出时提示,如果忘记密码可以拨打电话或者通过官方公众号咨询在线客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服处理好后,记者只需刷新,就能退出青少年模式

随后记者尝试与客服沟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在提供身份证号后6位和手机号后,过了5分钟,客服表示已经处理好了,建议刷新重试。在提示下,记者关闭了花椒App的后台,重新打开软件,果然青少年模式自动退出了。有家长表示,孩子破解了青少年模式,就有充值打赏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更改青少年模式密码时,客服建议记者保管好个人信息

而客服是怎样判断,手机屏幕前的人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呢?客服表示,他们会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核实家长身份。不过对于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很容易被孩子获取的这个现实,客服则建议家长保管好个人信息。

2.轻易退出模式,还能直接修改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输入家长身份证尾号,就能更改青少年模式的密码

记者在爱奇艺App中开启了青少年模式,开启后,平台只显示首页一个栏目,在这个栏目中,都是动画片和少儿综艺节目等。

点击“退出”后,在“关闭青少年模式”下方,有一个修改密码的选项,如果忘记原始密码,可以申诉重置。记者尝试重置密码,根据平台提示,只需要输入家长身份证号后8位,就可以成功修改,并设置新密码。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也没有人脸认证等操作。而获取家长的身份证号,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难事,可以轻松绕开青少年模式。

3.开启后,之前收藏、转发的视频还能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模式下,记者依然可以看到之前收藏转发的视频

在哔哩哔哩App的青少年模式中,开启后,会有一批教育类、知识类的内容呈现在首页,同时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操作。

当记者开启青少年模式后,首页呈现的确实如平台描述一样,不过在“我的”页面,记者此前使用App时转发或者收藏的视频还在,同时也能正常播放,有些还是讲解惊悚片的视频,不适合青少年观看。不仅如此,用户还能点击进入UP主的主页,查看上传的其它视频,没有任何阻碍。

律师:青少年模式并非平台的“免责金牌”

在一些投诉平台,很多家长投诉孩子使用直播、游戏等App充了钱,但在退款时却遭遇诸多困难。

江苏融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艳丽表示,目前大部分平台都有“青少年模式”,但不能因为存在这个模式,就可以全部免除责任。但是若家长因为孩子花了钱想要让平台方退款,则需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并说明为何自己的手机被小孩所用。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律师左迎春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左迎春说,“若充值金额过大,家长可以以孩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要求平台退款。但是家长需证明是孩子进行的充值,必须要有相关的举证证明。”至于部分App存在青少年模式很容易退出的情况,左迎春认为,既然是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那么App开发单位就应使这种功能达到设计的初衷。

倡议:很多未成年人被诱导打赏充值,建议游戏每30分钟刷一次脸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部分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与一般模式无差异,形同虚设”。报告称,一些平台的个人资料即使填写未成年人的年龄信息,系统也不会自动跳转青少年模式,必须手动设定。

今年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鲁曼接到不少家长的信函,希望关注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象。

鲁曼建议,未成年人在游戏中不仅充值要刷脸,还应每玩30分钟刷脸一次。她认为,对游戏厂商必须加强监管,而不是仅仅靠企业的自律自觉。玩家每次使用核对动态头像信息,对游戏厂商来说不是难题,不能让实名制流于形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也认为,很多未成年人被诱导打赏充值,目前网络游戏的实名制流于形式,建议加强监管,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现代快报的这则报道,登上了网络热搜,引发广泛讨论,话题阅读量已近3亿。

当然,青少年模式不仅存在于游戏平台,各类型的平台都有涉及。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重点规范网络打赏行为等内容。《意见》明确,应当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青少年模式”,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播,屏蔽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直播内容,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赏服务。

延伸:家长也应增强监护责任,预防青少年沉迷手机

“相比依赖于青少年模式,如何让青少年合理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学校也应增强监护责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表示,孩子使用手机或者游戏成瘾,原因是多方便的。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具体管理手机的人也就是家长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并且重视这个问题。

殷飞提到,“如果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不做任何的指导,他们很容易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可自拔。”因为,学校、老师也要加强教育指导,让家长们重视起来,引导家长学会管理手机,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对于成瘾度不同的孩子,还应该分类进行指导。“这是个系统工程,主要的工作还是在家庭,家长管理的本质是希望孩子能在娱乐、生活和学习中达成一个平衡,合理分配利用自己的时间。”

【线索征集】

你有什么消费困惑?

告诉我们

在日常的购物消费中,你遇到了什么困扰?是否需要维权?网络购物、信息消费、共享经济、数字文创、电商直播、健康保健、影音娱乐……无论你关注哪一方面,只要你在这些场景的消费中有需要帮助的,或者发现了商家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都可以向我们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