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BO剧集《我的天才女友》带火了原著“那不勒斯四部曲”,但《天才女友》仅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该系列的作者——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并没有公布长相与性别,却以女性视角撰写了饱含嫉妒与男女情欲的一段长达60年的女性友谊。

小说主角莱农与莉娜生活在战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1940年,意大利一半的人口从事农业,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原材料和石油。而这也是导致意大利法西斯战败的原因之一,因为该国经济结构无法支撑长期战争。而南部又比北部更落后,北部斥责南部懒惰,是寄生虫。

整部小说的背景是二战后意大利的经济转型时期。美国马歇尔计划,经济现代化,欧洲一体化都聚焦意大利,之后该国又朝第三产业(服务业)转型。1953年到1973年,9百万意大利人背井离乡,较为贫穷落后的南方朝北方移民。

这个过程跟8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起飞颇为相似。而细读小说背景,更像是看到了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父母这代人的过去与现在。

小说中的意大利:落后且混乱

40年代的那不勒斯落后且混乱。街道破败,路面坑坑洼洼,有垃圾,杂草未经修割。人们蜗居于破旧居民楼里,没有独立厕所。三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房间拥挤,床在不用时需要折叠起来。房间很暗,没有好的采光。穷人吃的食物很单调,以腌制火腿、淀粉类食物为主。总是有人因为意外、破伤风死掉,或者被谋杀。儿童走失也是常事。

这很像中国的80年代,人们也是住在没有卫生间的楼房里,厨房是公共的,卫生间则要下楼到小区集中卫生间上。洗澡要用澡盆,家家备着痰盂。楼房也不高,5、6层,一梯有好几户,房间并不南北通透。总是有些邻居活得很悲惨,吸毒,或者年轻死于意外。

小说里描写的那不勒斯的火腿厂卫生条件差,采用变质肉类,而且以低薪压榨员工。在火腿厂工作的男人女人回家以后精力耗尽,虽正值壮年,却连房事都不考虑。而这正是当下中国“提桶”农民工的现实。

战后的那不勒斯,市区还残留着作坊模式经营的鞋铺,药铺和肉铺等。这些都是子承父业。地区识字率不高,许多孩子小学毕业,因为父母负担不起学费而失学。上大学是极少数阶级跃升的通路。大学毕业生可以到中学任教,便不再被困在父母的作坊里。而这也是极少数女性可以拿来反抗父母的道路,不然就只能靠嫁人。婚后没有生育的媳妇会被人说闲话,由于男人通常主宰经济大权,家庭暴力也是常见的事情。

底层人中最富有的要属放高利贷的家族,他们的势力通常渗透进议会和警察局。后来这些放高利贷的人也会贩卖毒品。

南部在转型过程中,有组织的范围非常猖獗,比如黑手党。他们跟政府勾连。即便是现在,南部的农场还是会雇佣非洲来的移工,以奴隶待遇对待他们,工头背后通常是黑手党的势力。有学者推测到,是因为意大利工业基础弱,政治主宰了经济,因此而滋生了腐败。

社会上有反对他们的力量,比如说意大利共产党。而意大利的政治信仰,跟美国及西方其他国家一样,通常也有家庭传承。

60年代的意大利政治运动风起云涌,一些人认为推翻旧秩序,就会自然而然带来新秩序,甚至出现了“红色恐怖主义”,也就是从事恐怖活动的意大利左派。他们主要是绑架和谋杀政府官员,比如法官、警察、政党成员等。那些年里,谋杀、被杀害,这样的事情很常见。但是,“红色恐怖主义”的群众基础很弱,1980年代被彻底瓦解。

上世纪,各个地方都很混乱。80年代最知名的澳洲逃犯格里高利·罗伯兹以他越狱逃亡印度为脚本写了两册书《项塔兰》。那个时候的印度已经有很多外国白人居住了,其中有很多妓女和瘾君子。印度在80年代因为容易搞到大麻和海洛因,成为西方国家吸毒者的度假胜地。而中国台湾直到90年代,还在发生轰动东亚的凶杀案,那些死者里面最知名的包括台湾艺人白冰冰的女儿白晓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阶级固化与阶级跨越

小说主角莱农在大学里遇到的人家庭背景都比莱农要好。莱农来自意大利南部的小镇,父母都是穷人。一个社区也出不了几个大学生。而她在大学里的男友,以及她后来的老公,都是出生于社会中上层。在大学前,莱农从来没有坐过飞机,大学里唯一一次坐飞机是跟男友去巴黎,当然是男友付钱。男友也照顾她的衣食。

莱农跟中国的“小镇做题家”一样,把去别的城市上大学视为一种“从困住我们的地方的”逃离,而对那些家境好的早早见过世面的人来说,大学不过是他们的旅行中途站,他们还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莱农后来的老丈人是知名学者。她的老公和小姑子大学毕业也在大学任教。而莱农自己的家人,除了她本身因为努力读书而进入中产阶级,她的妹妹和弟弟都还是被困在那不勒斯。尤其是她的几个弟弟不学无术,一辈子都在做家族的寄生虫。

在小说中除了个人奋斗,更多女性则采取“上嫁”来跨越阶级。莱农大学后交往的男性非富即贵。她的妹妹埃莉莎嫁给放高利贷的老男人。她周围的女性朋友但凡混得出色的,都是嫁给了有钱人,包括本书的另外一个女主角莉娜。

莉娜也坦言,是看上丈夫的钱,以及随之而来的奢侈生活。莉娜结婚以后,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不仅有豪车,还从逼仄的蜗居搬入大宅。夏天的时候,还能在海边包下房间度假。而她小学毕业即辍学,因为家里穷。

莉娜的另外一个阶级上升途径放在现在也很有参考意义。她在60年代末就投身IT领域,90年代把自己的公司卖掉拿到1亿里拉。今年10月,IT界最有名的暴富案,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3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创办的哈米游。他们新推出的手机游戏一个月内在全球吸金2.5亿美元。中国又诞生了几个“新钱”贵族。

婚姻:没有剩女,但有外遇和寡妇

上世纪的那不勒斯几乎没有剩女问题,文化程度低的女性一般在十几岁嫁掉,因为她们不能独立,且受限于世俗眼光。受过教育的女性在婚姻上有选择权一点,但也在二十岁初结婚。

跟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小说中的婚姻也很少建立在真的爱情之上,因此主角们婚后出轨,有些甚至是新婚后即外遇。书里出现寡妇跟已婚诗人多纳托私通的桥段,多纳托还染指高中女生。但是风流不仅是男人的事,小说主角们也为了爱情而另择他人,因此,该部小说被认为是为“女权”发声。这4册书虽然描写了很多问题,但最主要的是剖析了女性的一生。

小说里很少有婆媳问题,就连莱农的婆婆阿黛尔(杂志社编辑)在莱农离婚之前都对莱农客气,哪怕莱农是“上嫁”。莱农的第一本书还是在阿黛尔的帮助下才出版。行文更多聚焦于女性代际问题,即母女之间的相互不理解,而这主要是由于底层人的不理性与总是失控。

莱农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离婚,为了阻止莱农,她不惜纠缠、咒骂、拳打莱农。这件事被莱农的丈夫彼得罗(来自精英阶层)看到了,突然间也不怪莱农出轨了,而是可怜她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

大部分的中国底层妇女没有莱农幸运,她们遇不到彼得罗这样的男人,从小被困在自私的父母和亲戚中间,后来又不得不嫁给自私的男人,因为别无选择。而一部分剩女不肯结婚,也是看到身边那些自私的婚姻多可怕。

70年代意大利离婚合法化。避孕、离婚和堕胎合法化,见证了意大利世俗化的过程。50年代中期有7成人定期去教会,到了80年代仅剩3成。莱农的婚姻也见证了这个变化,她并未在教堂结婚,她的小孩出生后也未受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意大利与我们

意大利过去80年的转型中,农村人口减少,识字率提升,城市化,世俗化,消费主义抬头。人们开始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而不必子承父业。尤其是80年代,意大利见证过经济奇迹。城镇里大兴土木,流行过一阵日本设计的国际样式的现代建筑。小说作者提到这种建筑时语带讽刺,毕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理石构造,至今都是国际一流建筑师致敬的对象。米开朗基罗、帕拉蒂奥都还在建筑师的万神殿中熠熠生辉。

当时,意大利南方朝北方移民的人,也像我们今天奔赴北上广深的劳工一样,4-5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困在市中心,或者郊区的贫民区。学校、医院、交通都不充足。政府没有效率而且公共设施很烂。

因此,比起现在国族主义抬头,法国、美国排华,上世纪的西方知识分子曾经幻想过世界上所有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能够跨越国界团结起来。如果上一代人实现了这个理想,那么现在的世界或许会不一样。这个机会在过去错过了,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