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底层人物。然而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第一桶金。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贵人无疑是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红巾军领袖郭子兴。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郭子兴自然早已去世,那么洪武皇帝会如何对待他这位恩人的后代呢?换句话说,郭子兴到底还有没有后代?他们在大明朝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起兵反元,手下很快就有了数千兵马。此时蜗居於在皇寺的朱元璋大和尚正在思考人生,毕竟此时他已经25岁,却依然光棍一条。家中的父母双亲、兄弟姐妹基本都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听说侄子朱驴儿(即朱文正)和外甥李保儿(李文忠)尚在人世,但天各一方,音讯不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朱元璋得到了来自发小汤和的召唤。汤和比他年长两岁,此时已经在郭子兴军中混到了千户的职位。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朱元璋没有犹豫,果断前往濠州投军。由于汤和的举荐,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相貌出众、谈吐异于常人(毕竟曾经流浪要饭三年,嘴上功夫了得),郭子兴将他收入帐下,做了一个十夫长的小头目。

是金子总会发光,朱元璋从基层做起,很快就展露出高人一筹的能力。郭子兴高兴之余,还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 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明史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朱元璋多了一重郭子兴养女婿的身份,对他在军中的晋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力作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很快迎来他人生中第二个重要转折点。

  • 先除郭天叙

郭子兴去世之时,濠州红巾军外有元军施压,内有孙德崖等人意图吞并,可谓是生死存亡系于一线。就在本年的二月,声势正盛的红巾军在亳州(音bó,古称谯城,今安徽省地级市)建都,奉义军创始人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国号为大宋,改年号为龙凤。

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太祖实录》,都称韩宋政权建立之后,曾主动招揽郭子兴余部,封其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小舅子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养女婿朱元璋为左副元帅。然而朱元璋耻于接受韩宋政权的官职,说出一句非常拉(装)风(逼)的话:“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实际上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郭子兴余部可能是主动找上亳州,请求龙凤政权庇护。

时汝颍倡乱者杜遵道、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为帝,居于亳。遣人诣和阳招诸将,欲为己用。诸将诣张天佑曰:“公度自能率众御元兵乎?不然,公当往。”天佑自揆不能,遂往。—《明太祖实录卷三》

前文说过,张天祐是郭子兴的小舅子,由他亲自前往亳州,只能认为是出任朝觐的特使。至于朱元璋的话,只能理解为后世史官为本朝太祖粉刷颜面而已。

龙凤政权在收编了郭子兴余部之后,自然不希望他们继续待在老根据地和别的义军内讧,于是向郭天叙发出了南征的命令。义军在得到巢湖水军头领俞通海投靠之后,于当年6月渡过长江向元朝的太平路发起攻击。史书上将朱元璋归为本次渡江的领导人,但是从郭子兴的嫡系邵荣也在渡江名单来看,这次渡江是郭天叙所部的集体行动。而朱元璋既然没有和郭天叙分家,自然同属于龙凤政权领导。

对于朱元璋来说,郭天叙、张天祐在郭子兴还在世的时候就看他不顺眼,现在更是压制他成长的巨大障碍。郭天叙是郭子兴次子,他的大哥此前已经在反元斗争中牺牲,因此其父死后,他本人就是郭部的最高首脑。他和张天祐对于朱元璋这个野心勃勃而又能力出众的外人,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正十五年八月,郭天叙和张天祐率义军主力杀奔集庆(今江苏南京)而去。集庆是江南重镇,一旦将其攻克,则郭天叙本人在龙凤政权中的话语权将大幅度提升,而留守太平府的朱元璋无疑将被进一步边缘化。

此前在义军攻克太平府的时候,元朝曾派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领兵平叛,但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邓愈、汤和等联合击败。陈野先本人被俘,其部队也遭到改编。

本次郭天叙出征,陈野先旧部随同出征,但他本人却被留在了太平府。陈野先曾偷偷给自己的部下传话:“汝等攻集庆毋力战。俟我得脱,还当与元合。”意思就是千万不要太卖力气损失了实力,我们最后还是要回归元朝政府军。

这个情报在被朱元璋得知之后,他却以“恐失豪杰心”的理由没有在第一时间处死陈野先,反而在与他约誓之后将他放回集庆。陈野先回去之后立刻带领他的老部下和元军眉来眼去。而朱元璋明知陈野先有诈,却始终没有对郭天叙和张天祐发出任何提醒。

九月十七日,蒙在鼓中的郭天叙和张天祐在迎战集庆守将、元朝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之时,陈野先突然率部反水。义军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遇惨败,郭天叙和张天祐全部战死。

  • 再除郭天爵

郭天叙和张天佑死后,朱元璋“独任元帅府事”,成为郭子兴余部义军的一号人物。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攻克集庆,龙凤政权升其为江南行中书省兼总省事平章,即龙凤政权江南行省一把手。

但是为了牵制和平衡朱元璋的实力,龙凤政权封郭子兴第三子郭天爵为右丞,即二把手。但是由于兵权都在朱元璋手上,郭天爵事实上只起到一个吉祥物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朱元璋在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里接连攻下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等地后,这支义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韩林儿作为大宋皇帝,风光移居北宋旧都。但此时的朱元璋开始逐渐露出他隐藏已久的獠牙,当年七月,郭天爵以“谋叛”被诛杀。事实真相如何,已无任何意义,龙凤政权下的江南行省,已然成为朱元璋的一人堂。

夫人张氏生三子,长战殁,次为降人所陷,幼与羣小阴谋,伏罪。—《国朝典故卷之十·敕赐滁阳王庙碑》

郭子兴的正室张氏生了三个儿子,即早先战死的长子,被朱元璋阴死的郭天叙,以及被老朱处死的郭天爵。除此以外,当初非常看好朱元璋的次夫人张氏,生了一个女儿。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正式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洪武皇帝开始对昔日恩人郭子兴报恩。

当年二月,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其妻张氏(正室)被追封为滁阳王夫人,并且为他在滁州立庙,三个儿子的画像也被供奉在庙中“从祀”。凡是这位滁阳王“生卒之日及节序”,有司都会进行祭祀。

郭子兴是定远人,起事又是在濠州,他的庙为何会立在滁州呢?其实里面也有朱元璋本人的小心思。当年郭子兴被赵均用等人挟持,早已在濠州混不下去。多亏当时朱元璋攻下滁州,并且通过各种方法救出郭子兴,他才得以到滁州投靠养女婿。因此滁阳王庙当然不能立在濠州,立在其老家定远也不妥当,滁州自然是最合适的地方。

癸未,追封故元帅郭子兴为滁阳王,妻张氏为滁阳王夫人。立庙滁州,仍绘其三子从祀。凡生卒之日及节序,皆命有司致祭。—《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初七日,朱元璋大封后宫,其中郭子兴的女儿郭氏被册为惠妃。老朱真是草根逆袭的模范,从养女婿摇身一变,成为了真正的郭子兴女婿。要说朱元璋此举完全从政治出发,倒也不尽然。郭惠妃在洪武朝后宫极其得宠,共为老朱生下三子二女。分别为皇第十二女永嘉公主、皇第十五女汝阳公主,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和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国朝典故卷之十·敕赐滁阳王庙碑》

这里略作解释,《敕赐滁阳王庙碑》是太常司丞臣张来仪所作,时间是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在这个时间点上,代王朱桂的封号还是豫王,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及汝阳公主尚未受封。至于谷王在正式册封之前被称为如意王,倒是《明史》中未曾记录的史实补充。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初二日,朱元璋在前往中都凤阳时途经滁州,皇帝陛下特意亲自遣官祭滁阳王庙。祭文里面有“王能活我,致有今日”,以及“再生之恩,没世不忘”这样的话,显示了朱元璋的坦诚。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八月三十日,滁阳王坟享堂落成,命以王杰为首的十七户人家承担祭品供给、以宥氏为首的三家户人负责“世守王墓”。至此以后,滁阳王庙的祭祀活动开始正式制度化。此后历代朝廷对滁阳王庙也比较重视,定期都会对其进行修缮。

乙丑,命修滁阳王庙。先是,已奏允修理。缘赀费太多,有司不克奉行。至是,令省费修理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一·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九》

根据《敕赐滁阳王庙碑》,郭子兴一共只有三子一女,他的三个儿子都没有留下子嗣,按理这位滁阳王是没有后代的。

但是在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滁阳王坟奉祀郭琥被革职的事件。郭琥,在明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的时候被认定为郭子兴的后代,从而得以“奉滁阳王祀事

戊戌,赐郭琥冠带,令奉滁阳王祀事。琥,滁阳王子兴之后也。—《明孝宗实录卷七十四》

但是在二十年后,庙户王玺(即上文王杰的后裔)指出其并非郭子兴后裔,请求朝廷剥夺其奉祀的身份。这件事经吏部和礼部廷议之后,朝臣们一致认定“先帝假琥以祠职,由覆议者失详”。意思就是先帝没错,是当年办事官员失职。最终武宗做出裁决,郭琥仅以“冠带荣其身”而革其奉祀之职。同时对其提出警告:“如再奏扰,当重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明史》的记载,这个郭琥自称是郭子兴第四子郭老舍的玄孙。同时《明史》还称郭老舍曾经在明宣宗宣德年间进京朝觐。笔者查了一下《宣宗实录》,还真有这么一回事,至于其中提到的郭昇是否就是郭老舍,那就无从考证了。

己亥,赐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勋及滁阳王之亲郭昇等钞,嘉其来朝也。—《明宣宗实录卷十三》

那么这个郭老舍是否有别的史料可以作为旁证呢?也是有的。《名山藏》,明末著名方志史学家何乔远所著纪传体史书,其中称郭老舍为郭子兴“季子”,即第四子,明朝建立时仍然在世。朱元璋把他召到南京,打算给他官做。但他却听从了马皇后的建议,最终带着一头牛、十二匹马回到家乡。

高后谓老舍曰:“皇帝法所不可无亲昵,今官尔,尔胜官乎?”老舍悟。—《名山藏·卷之四十三》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郭老舍仍然在世,为何《敕赐滁阳王庙碑》中写郭子兴只有三个儿子呢?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曾经出任刑部尚书的著名史学家郑晓,在其所著的《今言》一书中给出了一条特别的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当年郭老舍一心辞官回家,朱元璋见留他不住,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你旧有二所庄田,我就赐你耕种,教户部官开除粮草”。这一年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但没想到的是七年后郭老舍受邻居蛊惑,竟然离家出走,就此音讯全无。故而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为郭子兴立碑之时只能称其无后。估计老朱也挺尴尬的,要是写郭子兴有四个儿子吧,那第四子在干嘛呢?早不见得写失踪吧。而且我们仔细研读碑文,上面其实是耍了滑头的。碑文中称郭子兴“夫人张氏生三子”“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但郭子兴总共有多少子女呢?没有提。根据郑晓的研究,郭老舍的生母是另一位次夫人李氏。那么碑文通过这种方式,既回避了郭老舍的存在,又确实没有撒谎,这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文章做得四平八稳,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郭老舍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回到家乡,期间还被人告发,进了黑窑场做工。最终还是朱元璋亲自下旨将其释放,并准许他每年可以来京师朝觐一次。郭老舍生子郭谦,郭谦生子郭昇,郭昇生子郭信,郭信生子郭琥,他们世世代代每年都来京师朝觐,礼部鸿胪寺都有档案留底。

二十八年,老舍还乡,为费谦所发,解黑窑场做工。上面谕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师。老舍卒,谕葬立石。老舍生谦,谦生昇,昇生信,信生琥,皆一岁一朝,有籍于礼部鸿胪寺。—《今言卷四·三百二十九》

结语:既然郭琥的世系非常清晰,为何最终还是在正德年间被撸掉了官职呢?首先奉祀这个职位,原先王家人做得好好的,你郭琥突然横插一刀,断了人家财路,自然会遭人嫉恨。同时郭琥又有些贪心不足,引起了吏部的反感,最终两下合力,成功地将郭琥革职。

其实郭琥在明世宗继位后还曾喊冤,只是朝廷没有再理睬他。可怜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提携之恩,最终在子孙后代身上只是化为虚幻。据说当年要求挖掘明十三陵的“傲骨铮铮”郭专家,就是郭老舍的后人。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