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3日,红军第2坦克师在杜比萨河桥头堡附近,与正在行进中的德军第41摩托军第6装甲师纵队在一个名叫拉塞尼埃的小村发生了遭遇。双方的300多辆坦克在狭窄的地域内进行了苏德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坦克遭遇战。

与红军第2坦克师遭遇的德国第6装甲师是一个在轻装师基础上组建的装甲师,师长兰德格拉夫中将。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该师一举穿越被认为是装甲部队无法通过的阿登森林,从而使法国人赖以炫耀的马奇诺防线成为无用的摆设。

在对苏战争开始时,第6装甲师主力的第11坦克团编有3个坦克营(第1、2、65坦克营),在战争开始时拥有245辆坦克,其中装备24倍口径75毫米炮的Ⅳ号坦克20辆,装备40倍口径37炮的LT-35坦克160辆,其余为Ⅱ号坦克和指挥坦克。在该师编成内还包括2个齐装满员的摩托化步兵团(第4、114团)和1个摩托化炮兵团(第76团)。这个师的反坦克炮大都是37毫米口径,只有少量50毫米口径。不过为了应对苏军的坦克攻击,莱因哈特给第6装甲师加强了军直属的第59炮兵团第2营(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和空军第411高炮团第2营(装备20毫米口径和88毫米口径高射炮)。

与红军坦克第2师相比,第6装甲师在坦克数量上丝毫不处劣势,甚至可以说是处于2∶1的优势地位。但在坦克质量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当红军坦克部队向德军隆隆驶来时,德军的坦克炮和38毫米反坦克炮对那些装甲薄弱(车体正面装甲只有15毫米)的BT快速坦克造成了重大的杀伤。但当体形巨大的KV重型坦克出现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德国火炮在50—100米距离射击这些坦克时,命中坦克的穿甲弹虽然将其装甲板打得火光、钢花飞溅,但却根本无法穿透其厚达75—110毫米的正面装甲,也无法使坦克起火燃烧。一门德军的150毫米榴炮在KV坦克开到距离其不到100米时开火射击,重达40公斤的炮弹直接命中了这辆坦克,巨大的爆炸使40多吨重的坦克车体剧烈摇晃,整个车身仿佛就要散架。可令当时在场的德军第41摩托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感到大为震惊的是,这辆KV坦克在停了数秒钟后,竟然奇迹般地再次开动起来,并将刚才射击它的火炮碾了个粉碎。

在战前深信自己握有坦克质量优势的德军装甲部队官兵被这种新式俄国坦克所震撼,40辆德国坦克和18门火炮被苏军击毁。苏联坦克闯入了德第114摩托化步兵团阵地,碾碎德军车辆和伤员。

摩托化第41军编成内的另一个装甲师——资格最老的第1装甲师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根据战后出版的第1装甲师战史,当该师的坦克在大约八百米的距离上开炮射击苏联重型坦克时,竟然没有任何效果,而当双方的坦克群间的距离拉近至50——100米时,德国坦克发射的炮弹仍被KV重型坦克坚固的装甲弹了回来,1辆KV 坦克前后中弹竟达70多发。

尽管苏军的重型坦克具有性能上的优势,但红军毕竟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他们的坦克被展开在过于宽大的正面,彼此间由于无线电设备的缺乏而难以联系,而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正在浴血奋战的苏联坦克手也很难通过观察坦克指挥官手中的信号小旗来协同作战。指挥上的困难使苏军坦克难以组织起像德国那样的大坦克群,只能把部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坦克群,并且在宽大的正面使用。这就使红军的坦克攻势无法形成数量上的压倒优势,给予敌人以更有力打击。

德国人当然不会放过对手的任何弱点。就在苏联坦克从正面发动凶猛而缺乏组织的攻击的同时,德军一面以第6装甲师从南面与红军第2坦克师激战,一面派出第1装甲师绕到西北面夹击。两个装甲师一举将苏军赶进了沼泽。战况对德军越来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