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畔的巾帼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庚子鼠年到辛丑牛年,在时间的长河中,有很多让你难以忘却的记忆。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是让我们看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医务人员、党群干部、公安干警,这种力量来自于素有“半边天”称谓的妇女同胞。而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的“半边天”里,有一位始终在前线拿着手中的笔,扛着肩上的镜头,以另一种姿态冲锋陷阵的巾帼力量——她就是炉霍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新媒体编辑马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3月7日,正在办公室撰写稿子的她,笑盈盈的接过县妇联送来的荣誉证书和奖杯,腼腆而高兴的接过2020年度“三八红旗手”这份荣誉之时,她也深知这样的荣誉是县妇联对她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逆行”之路的一种肯定和关心更是一种对工作认可和肯定。在单位同事的欢呼和掌声中,她高兴的举起奖杯,作为大姐姐的她告诉同事们:“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不负这些荣誉。”随即又回到办公桌前继续敲击键盘,投入工作中。

一年365天,在日积月累的奔忙中,马玲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炉霍的变迁、记录着炉霍人的奋进,2020年,她撰写的三十余篇文图新闻分别被省州及各大主流媒体采用,数十篇新闻视频被州电视台采用,由她牵头策划的本地访谈节目《一人一咖一故事》在2020年度全州参评比赛中获得了访谈类最高荣誉奖项优秀奖。

 融媒人的“逆行”之路不孤单

回首2020年庚子春节,连续在单位过了三个春节的她,主动请缨,让外县的同事回家过年。可被领导严词拒绝,并在休假名单里,加上了马玲这个名字。再三推迟后,她服从了领导的安排,准备回家好好休息,和同事做好交接好后,她激动的开始计划外出旅游计划。背上行囊,一家人高兴的奔向幸福的旅途,可就在汽车刚驶出炉霍境内,一个电话打乱了出行计划,“逆行”的背影在寒冷的冬季成了最美的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岗后,她很快进入了角色,在疫情防控的卡点、医院、社区,在炉霍每一个需要宣传报道的“逆行”之路上。白天他和同事奔波于防疫一线做拍摄和现场报道,饿了,从包里取点干粮应付;晚上加班到深夜,一字一字敲击着键盘,累了,趴在桌子上眯一会。由于春节期间人员严重不足,马玲“连哄带骗”拉着刚大学毕业的妹妹和她一起做新闻策划和拍摄报道。由于炉霍的地域原因,当下严重需要拍摄一部藏语版的防疫宣传短片,将短片覆盖到偏远农牧区,让更多的群众知道防疫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想法就有行动,她立即联系县里的志愿者,联手做好拍摄策划,奔赴拍摄地点进行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拍摄器材出了故障,所有之前拍摄的内容都要进行重拍,时间不等人,她用随身带的手机,重新进行了拍摄,藏语版《防控疫情 人人有责》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抖音播放量达到了10万+,新媒体的阅读量达到了2万+,第一时间将防控疫情的宣传内容覆盖到了偏远的农牧区,让更多的农牧民知晓了疫情防控的必要性。

“我们一同前往隔离点拍摄采访武汉籍的隔离人员,到了宾馆大门后,她让我把拍摄器材交给她,她自己去里面进行拍摄和采访,我当时以为是她不信任我的拍摄技术,后来从其他同事那里才得知,她是担心万一有什么事,我会被感染。”当时的实习生卓玛告诉笔者。

整个春节,本来忙绿的工作,更是让她成为了“5+2”、“白+黑”的工作狂,仅1至3月在省州及本地宣传平台关于防疫报道的次数近千次,在本地微信公众号里就发布了近600条关于疫情防控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疫情防控的路上,马玲的“逆行”之路不孤单,因为她有激情,有同事,更有一群关心着“融媒人”的“炉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誉背后是更大的动力和信心

一个人付出总会有更多的肯定回报与她,就在当年五月,她被评为炉霍县2020年度“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七月又获得了“扫黑除恶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荣誉面前,她没有停下脚步,仍然和县融媒体中心的同事们努力行走在炉霍新闻宣传报道的路上,她说:“我热爱这份工作,钟情这份事业,或许我到老都干不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不辜负人生,不辜负这份事业给我的荣誉,才是最重要的”。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一个奋战一线的“战士”,身后都有一盏灯在为他等候。而在这场战役中,坚持传递正能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用科学、理性的声音引导人们走出思想误区,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是每一个像马铃这样的记者的坚守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