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zībó),简称“淄”,是山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总面积59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41.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69.7万人,市区常住人口325.7万人,城镇化率72.04%。淄博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南接临沂,北接东营、滨州,东接潍坊,西接省会济南,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与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汇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次中心城市。当然,淄博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曾是北京市市长彭真、另一位是正军职将军张正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彭真

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男,原名傅懋恭,原籍山东淄博桓台。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37年改名彭真。曾担任北京市市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革命时期,任中共太原支部委员、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原地委书记,中共天津地委二部(区)委、一部(区)委、三部(区)委书记,中共天津地委组织部部长、职工运动委员,在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1923年,在太原主办以工人为主要学员的成人夜校,参与组织反对曹锟贿选的斗争和成立太原民权运动大同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真同志参与部署党在北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彭真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同聂荣臻等同志一起,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提出并实施了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建设以及土地、经济、劳动、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彭真明确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根据地“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1年,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同志汇报晋察冀边区各项具体政策及党的建设经验,分析了边区各阶级、阶层的政治动向,说明了确定边区党的各项基本政策的根据和不同时期执行政策的重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边区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个汇报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称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由中央批转各根据地党委。此后,留在中央,任中央党校教育长、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城市工作部部长,参加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出席党的七大,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并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彭真在会上作了《关于敌占区的城市工作》的发言,总结了我党进行地下斗争的历史经验,阐述了精干隐蔽,利用合法形式,团聚群众,蓄积力量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在党的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2月,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1949年改称北京市)市委书记。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被任命为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11月,当选为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1951年2月,当选为北京市市长;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6月,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97年4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第二位:张正德

张正德(1921一200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卫固镇南岭村人。1937年12月入伍,1938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85年离休。正军职。张正德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哥张正荣,二哥张正田均为共产党员,抗日战士。张正德自幼在本村小学读书,1935年由桓台县立高小升入博山私立洗凡中学。他学习刻苦,追求前途,曾立志做一名令人羡慕的小学教员或铁路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正在读书的张正德受群众抗日热潮的影响,强烈请求校方组织抗日救亡团体,以便宣传与支持群众抗日。然而,校方拒绝了这一正确主张,并向家长发出“借口宣传别有用意,一周内若不回校便开除学籍”的通告,胁迫他离开了学校。张正德离校后,接受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长桓区队队长孙铁民等人的指导,参加了民先组织,后于1937年12月在长山九区太平官庄参加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成为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张正德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宣传员,第四中队警卫员,青年干事,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独立营政治教导员,副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春随起义部队参加了长山城夜袭战,小清河陶塘口伏击战和三官庙遭遇战,所在部队取得了消灭长山城伪政权维持会,击沉日军小汽艇一艘,毙伤日伪军近百名的重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张正德历任鲁中军区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二三四团政治处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七十八师二三三团政治委员等职。在此期间,分别参加了1946年的张(店)周(村)战役;1947年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土山集战役;1948年的洛阳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1949年的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等。在这些战役战斗中,张正德作为一名中级指挥员,直接参与了指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张正德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二十六军二三三团政治委员。1951年上半年,志愿军发动第四、第五次战役,张正德率部参加渡江战役、解放汉城、西方山阻击战、内外夹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并在西方山阻击战中荣立三等功。1954年至1985年,历任海军内长山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海军训练基地503部队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海军学校副政治委员、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副政治委员、海军试验基地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