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原创

一位作家朋友写了篇关于喝茶的散文,发布在一个散文公众号里,从绿茶说到红茶,从白茶说到黄茶,从铁观音说到金骏眉,从云南普洱说到湖南黑茶,洋洋洒洒说了好几千字。中午用手机看了一遍,引起一些联想。晚上读完书,顺手泡了壶红茶,把零碎的想法整理一下,慢慢写下来。

无锡是个出茶的地方。宜兴有阳羡茶,有红茶,阳羡茶从前是贡茶,古代每年都要献给皇帝享用。无锡出绿茶,有大毫、毛尖和太湖翠竹。出碧螺春的苏州和出白茶的溧阳、安吉都很近。

但无锡人过去喝茶不太讲究,通常就是用只杯子,放一些茶叶,再用开水冲泡一下,满满一杯茶,慢慢地喝。无论是坐办公室的,还是开大卡车的,都是这个喝法。杯子各有不同,玻璃带盖的,搪瓷的,陶瓷的,紫砂的,但有一点相同:都是大杯。唯有春天喝新茶时,才会稍微讲究一些,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大半杯八十多度的热水,然后再放入新茶,看着新茶旋转着沉入杯底,茶叶渐次绽开,透明的热水一点一点变成出了淡淡的绿意,于是,喝茶人端起杯子,嘬起嘴唇,轻轻的抿一口,说一声好茶。

现在有许多无锡人讲究了。普洱茶、老白茶、乌龙茶、黑茶据说可以减肥并补充微量元素,就普遍流行起来,茶具也从大杯大碗大壶改为小杯小盏小壶,还得配称茶洗、茶滤、茶则、茶勺、茶台、煮茶器、温茶炉等等。许多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都摆着考究的成套茶具,甚至有缩小版的曲水流觞茶台。一些茶吧里,也会根据不同的茶水,配合不同的茶壶茶杯和煮泡工具,还会提供多种茶食茶点,让客人们边饮茶,边小吃。总之,无锡人的饮茶方式是日益“功夫化”了。

曾经跟老同学、老同事去过几次茶吧,大致感觉是:茶水真不便宜,茶食茶点真很丰富。我却不太喜欢,因为太嘈杂了,喝个茶,吃那么多东西,心静得下来吗?几乎每个人都在喝,在吃,再喝,再吃,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欢欢乐乐。后来再有邀请参与,我就找个理由回了。

我以为,喝茶之道,就是求一个暂时的心境之静,生活已经太过纷杂,心情已经太受骚扰,借着喝茶,不妨安定一下,沉淀片刻,把纷纷扰扰的烦恼忘却,把飞飞扬扬的红尘抛开。

我比较喜欢的方式是,自己一个人,或者二三好友,坐定下来,选一二种好茶,或用小壶泡了,或用茶炉煮了,如果有个小碳炉就更好,但都须用小杯,那种六七十毫升的,慢斟慢饮,漫说慢聊,话不必多,声不必大,不想说话,就打开音响,听听音乐,阿炳的二胡,山奇的江南,苏州的评弹,都很令人舒心惬意。喝过一种茶,再换另一种茶。这个场合,必须备几样茶食,品种不必多,但必须不会干扰茶味的,能让人有些念想,却不会吊起人心底对美食强烈欲望的。

茶食与茶点是不一样的。茶点比较隆重,比如扬州或者广州的早茶,三丁包、叉烧包、流沙包、灌汤包、炒牛河、云吞面之类,皆属于茶点,那分明是用来吃饱的。所以扬州早茶和广式早茶并不是我所认知的真正意义上的喝茶,而是以饮茶佐茶点,茶不是其中的主角,茶点才是主角。在扬州或广州喝过早茶,当地做东的朋友大体不会问那壶茶味道如何,只会问哪几道差点还行不?茶食则是用来佐茶的,茶始终是主角,茶食则是佐茶的零嘴,佐以增添些兴味,茶食只是配角。

近几年经常喝的茶是云南的普洱茶、福鼎的老白茶,偶尔会喝一下黑茶、金骏眉和红茶。宜兴的乾红早春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红茶,因为它兼有传统宜红和金骏眉的特点。惠州的一种坑茶,茶味很独特,是绿茶,却具有浓烈的苦涩和茶香,非常经得起泡,在惠州一位江大学生那儿喝早茶时喝过,就喜欢了。我为这几种茶选配了几种茶食。

第一种是开洋豆腐干。豆腐干是本地很寻常的豆制品,一般用来做菜,可以拌豆腐干丝,可以芹菜炒干丝,芦蒿炒干丝,可与其他素菜一起烧成响堂片。但开洋豆腐干是豆腐干中的精品,它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加入开洋,就是晒干的虾仁,压榨成干也要压得比一般豆腐干紧,一斤黄豆可以做五斤老豆腐,五斤老豆腐可以做成三斤豆腐干,却只能做成一斤开洋豆腐干。过去的开洋豆腐干吃进嘴里很有咬劲,现在能够买到的开洋豆腐干已经没有那么个咬劲了,因为同样的售价,咬劲越大成本越高,利润越薄。而且,卖开洋豆腐干的摊档也越来越少了,许多豆腐摊上根本不卖开洋豆腐干。开洋豆腐干有咬劲,耐嚼,耐品,味道鲜美,香气鲜明,与酽茶相配,生津提味,特别是那种压得紧实的开洋豆腐干,是极好的佐茶小食品之一。在许多地方,豆腐干就被直接叫做茶干。

还有一种卤汁豆腐干,可以看作豆腐干的分支,无锡苏州都出产,但以苏州的为妙。苏州卤汁豆腐干是苏州的美食名片之一,从前去苏州出差,经常会带很多盒回来,单位的女同事们是最喜欢分享的。卤汁豆腐干甜甜的,是一种明显的江南味道。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开洋豆腐干。喝着茶,慢慢嚼着开洋豆腐干,有一种读老杜诗的滋味,而换作卤汁豆腐干,就仿佛是读温庭筠词了,它们之间有着沉郁顿挫和婉约柔腻的差别。

第三种是干熏小鱼。通常有两种小鱼,一种是鳑鲏,,鳑鲏形似鳊鱼,但长不大,只有一二寸大小,太湖中有一种金睛鳑鲏历来被人称道。另一种被太湖边的农人称为贡鱼,贡鱼身形貌似柳叶,但身体略浑圆,有一截长嘴,大的有四五寸长,但以三四寸大小为佳。民间有两种做法,一是油炸,一是煮熟熏干。油炸的小鱼适合用作搭酒菜,干熏的小鱼适合做茶食。从前干熏小鱼只有咸鲜味道,制作时只需放入适量的盐,略煮,熏干,其间用一点大曲烧酒闷一下,就鲜香扑鼻,可以储存待用了。现在加了鲜辣粉、花椒粉,略有一点麻辣,口感更加丰富了。我总觉得干熏小鱼佐茶,会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滋味。

与干熏小鱼比较接近的是白虾干。白虾是太湖三白之一,以鲜嫩著称,通常以水煮的烹饪方式上桌。白虾上市的季节,太湖渔民经常会把鲜活白虾做成虾干储存起来。这种白虾干在煮白菜、煮冬瓜、烧豆腐时放一把,顿时让白菜、冬瓜、豆腐的鲜美等级提升一大段。我有一位住在太湖边上的朋友,时不时的会送我一包白虾干,就成了我的佐茶小食。去温州时,温州朋友用大虾干做茶食,请我喝茶,大虾干肉多,吃着过瘾,但没有吃白虾干的那种乐趣。白虾干不大,壳薄,慢慢剥着,吃一个,喝喝茶,生活会变得慢慢腾腾,有一种悠然浮现心间。白虾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因此,中老年人喝茶以白虾干为佐食,天长日久,应该是有些益处的。

第五种是五香豆。当然以上海城隍庙的五香豆为最,这是品牌的魅力,但从前无锡的仁号和三阳的五香豆都是不错的。记得老崇安寺附近有一条弄堂,弄口经常架一口大锅,加工五香豆、炒花生、炒栗子之类,香味飞扬,引得大人小孩都去看一眼,还垂涎欲滴的。现在本地似乎已经很少有出产五香豆了,网上的供应商大都是浙江的,产地嘉兴,或者绍兴。五香豆以绿色的那种为好,是新蚕豆炒的,放在小碟里,慢慢回味,似乎能品尝出春天的滋味。

与五香豆相当接近的,有一种熏青豆,是用未成熟的青毛豆制作,宜选壳薄粒大形扁质糯的品种,加盐煮熟,晒干储藏,是上好的休闲零食,也是很好的佐茶小食,熏青豆呈暗青色,犹如青葱被抹上一道沧桑,滋味淡泊,嚼着嚼着,就有一种清香微咸甘鲜流转在舌尖,满心都是江南、田园、青葱和清新,仿佛一支家乡小曲,飘飘绕绕,忽去忽来。我父亲曾经是很喜欢五香豆、熏青豆、笋脯豆一类的,喝酒饮茶都会常备,久而久之,我也有所喜欢了。

糕点也是不可缺少的茶食。有人说绿豆糕、小方糕、酥糖糕、都可以用来佐茶,但我觉得,以干点为好,比如桂花雪片糕、惠山金刚肚脐,都是绝好的茶食,马蹄酥、杏仁酥、核桃酥、腊烧片等,也都是不错的茶食。雪片糕是用稻米制作,甜味,糕里撒了桂花和红绿瓜丝;金刚肚脐是用面粉制作,咸甜,称为椒盐味,咬开了,可以看见内里撒了红绿瓜丝。它们合在一起,恰好是江南稻米文化与小麦文化的一种融合。雪片糕雪样白,让人觉得美好,金刚肚脐金般黄,给人以富足之感。金刚肚脐可以在惠山老街买到,雪片糕大概只能买到盐城阜宁出产的阜宁大糕了,味道与老无锡的雪片糕略有差池,但无锡人绝对吃得惯。

许多蜜饯也是适合作为茶食的,比如话梅、糖杨梅、甘草橄榄、敲扁橄榄、甘草桃片、蜜金桔。花生米可以略吃几粒,椒盐的比奶油的更合适佐茶,但似乎都不如做搭酒菜为好。

我所说的这些茶食,从前在无锡只需走一家店都可以轻松买到,三阳南北货商店或者仁号茶食店,三阳肯定是首选,只在一楼就可以把几种茶食买全。现在跑一家大润发或者家乐福,也都买得全,但恐怕不都是无锡本地出产的了,也不会是苏州出产的。

饮茶之道,贵在静虚。饮茶之意,美在心境。守着茶炉,静心独坐,致虚极,守静笃,思天地,观万物,往昔入乎其中,此刻超乎其外,虚静寂寞恬淡无为,仿佛心灵与天地融合,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境界。既然如此,茶食之选也就简单了,小,轻,淡,雅,可能就是其四字真诀。

说到雅,我想起成都人的麻辣兔头和武汉人的绝味鸭脖,都可以用来佐酒,但不合适佐茶,茶客吃得满口满手的油腻,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