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孝斌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为平思恩、田州之乱,他在天泉证道后奉命出任广西巡抚。在广西期间,他坚持剿抚并用,同时非常注重敷文兴学、正风教化。在《王明阳先生全集》卷二十中载有《批南宁府表扬先哲申》一文,是王阳明在嘉靖七年(1528)批准南宁府申请修复“三公祠”的公文。其全文为:

据南宁府申称:“北门外高岭原有庙宇,以祠宋枢密使狄武襄公青,经略使余公靖,枢密直学士孙公沔,邕州太守忠壮苏公缄,推官忠愍谭公必缘,年久倾颓,止存基址;今思田既平,所宜修复,以系属人心,以耸示诸夷。”看得表扬先哲,以激励有位,此正风教之首;况旧基犹存,相应修复,准支在库无碍官银,重建祠宇;其牌位祭物等项,照旧修举;完日具由回报。此缴。

《王明阳先生全集》之载

文中所称的“原有庙宇”即是“三公祠”。宋朝皇祐五年(1053),宋将狄青和孙沔、余靖奉命前来广西平定侬智高之乱,曾屯兵南宁望仙坡。宋至和二年(1055),陶弼任邕州太守,为表彰狄青等人收复邕州之功,便在狄青当年屯兵处修建“三公亭”,后改名“三公祠”。

明嘉靖四十三年刻本《南宁府志》卷之五《祀典志》有载:“三公祠:府城北望仙坡上,宋皇佑中狄青孙沔余靖讨侬贼平之,立庙以祀,名三公祠;洪武中重修后增苏缄谭必,又增马援,并为六公;嘉靖八年知府蒋山卿重修;十五年郭楠复修;四十一年灾,知府方瑜重建,仍改为三公祠;有记。”

明嘉靖《南宁府志》之载

蒋山卿(1486-1548),字子云,号南泠,南直隶扬州府仪真县人,明代正德九年(1514)进士。从《南宁府志》卷之五《秩官志》中可知,蒋山卿的南宁知府任职时间是嘉靖五年(1525)至嘉靖十一年(1532)。因此志书中“嘉靖八年知府蒋山卿重修”之载,正是在嘉靖七年(1528),时任南宁知府的蒋山卿向王阳明报告而得到了批准,并动用官银进行修建的印证,其重建完工日期是嘉靖八年(1529)。

从王阳明的批文中可见其对重修“三公祠”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建祠祀颂先贤,是激励进取之风,是“正风教之首”,并要求建成完工后要向他“具由回报”。

遗憾的是,王阳明没有能够等到“三公祠”重修完工的喜报。由于身体原因,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十日,他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并且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启程归乡。十一月二十九日,他以最后的遗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病逝于江西南安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清康熙《广西通志》之载

“三公祠”后因南宁人把王阳明等人请入祠中奉祀而更名为“五公祠”“六公祠”,此或许就是向王阳明“回报”的一种体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广西通志》卷之二十有载:“六公祠在郡城北,宋皇佑中宣徽使狄青、经略使余靖,枢密直学士孙沔讨平侬贼,邕人建祠祀之。明季增入宋邕守苏缄、明建新伯王守仁为五公祠。康熙十八年本朝镇南将军莽吉兎恢复南宁诸郡功德甚大,寻卒,宁人思之,请入祠奉祀,改为六公祠。”清同治六年(1867)邑人还立有《重建六公祠记》碑以志之。

镇宁炮台(网络图片)

遗憾的是,民国六年(1917)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扼守南宁,下令拆毁六公祠而筑起炮台,即今南宁市人民公园之内的镇宁炮台。2006年,南宁市也曾计划在镇宁炮台处重建“六公祠”,却因各方意见不一而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