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多媒体实验室的一个负责人,在招聘一位外籍科学家的时候,专门给候选人做了一个ppt,详细到介绍深圳的幼儿园怎么上,这些细节的考虑,是最终打动这位青年科学家的关键一招。”

一流的人才需要有一流的环境,除了创业就业环境,还需要有医疗、交通、居住、子女教育等各种配套环境。这是马化腾3月6日上午分享的留住人才的“小技巧”。

要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生态,需要去吸收吸纳全球顶尖的人才和团队。在布局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他强调,不要“什么热就搞什么”。要从真实的需求的角度去思考,统筹考虑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科研人员和最终用户等各个层次的真实需求,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产业的强大推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科学家则是最核心的因素。如果科学家内心没有强烈的好奇心,怎么做都难以突破。

所以马化腾表示,如何激发和呵护科学家内心的创新冲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科学家耐得住寂寞,全社会也应该多一份耐心,平心静气地支持和孕育未来五到十年的科技创新的突破。

耐心和支持,需要实际行动。而腾讯,早已经行动了起来。

去年11月14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根据报道,这50位不到45岁的年轻人各凭本事“薅走”了腾讯1.5个亿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获奖名单看,涉及的都是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等。例如获奖者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何旭华教授,对数学领域中“志村簇”相关的代数及数论研究,有关范畴后来发展成为几何学,以高维去确定数学结构中的参数。

作为国内首个由互联网企业设立的科技公益项目,科学探索奖是由马化腾携手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本身的民间性,这个奖项不是奖励科技成果,也不去区分科学家的出生和工作单位,而是要选择最优潜力,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青年科学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志伟是去年的获奖者之一,他表示,这个奖跟以往的这些奖都不太一样, “它一方面对你过去的工作进行一个奖励,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更多的是一个期许,是一个鼓励,鼓励你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去支持你做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的科学工作。这个奖给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年轻人一个信心。”

黄志伟还说,过去资源有限,青年科学工作者更多做一些能够很快能够产生应用效益或者成果的研究。但随着资源逐渐丰富,国以及各个企业也在帮助科学家做一些最基础的、真正的、好的研究。

马化腾连续几年的提案都在持续关注人才、产业发展、基础研究等领域,这也正如马化腾在写给公司内部信中说:科技本身力量巨大,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如何善用科技,将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福祉。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我们选择科技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