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什么?有人说是用毛笔写字。但是用毛笔写字谁不会呢?如果随便拿起毛笔来写字就是,书法还有这么难学吗?

书法当然不是随意书写的毛笔字,书法是有规矩的,人们把这个规矩叫做法度,有法度的毛笔字,才叫书法。

钟繇宣示表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样的答案,仍然有人提出疑问。王羲之曾经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那么,楷书是不是不是书法了?楷书、隶书基本都是方块字,点画相似,是不是也只是写字,不是书法了?

毋庸置疑,楷书当然是书法,这是在书法史上有记录的。唐张怀瓘在《书议》中,因真草有不同,单独列出真、行、草分别评议。其中真书就有:“逸少第一,元常第二,世将第三,子敬第四,士季第五,文舒第六,茂宏第七。”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的从外甥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多次提到楷书。“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公馆玉器,皆是诞手写。”“琅琊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谨传锺法。”有这些记录可以断定,楷书是书法的一种。

提出“楷书不是书法”这样问题的人,是真的不懂书法,并且误解了王羲之这段话的含义。很显然,王羲之说的这种情况是只有字法,没有笔法的写字,当然不能叫书法。

卫氏和南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说草书“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这说明隶书、楷书都是不能齐平大小相等的。这种记录也说明了王羲之肯定了楷书是书法这种事实。

王羲之的这段话,同时也说明了,不是所有的用毛笔写的字都叫书法,而是有一定规矩的书写才叫书法。同时他也介绍了怎样写的楷书叫书法。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波画泛指隶书的蚕头燕尾和八分的隼尾。这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用笔方法。书写这种点画,要有一波三折的动态美感。

“每作一掠,常隐锋而为之”,作撇画,最容易出现笔锋不藏的状况。撇画行笔向左下方向,臂肘被身体阻挡,往往影响笔锋的送达。笔锋不到,凌厉之势便不可得。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横画和竖画,是最容易写成“算子”之状的,那样就干瘪瘪的失去了生机。要想让点画活起来,横就要象千里排云阵那样隐隐有波折的状态,竖画就要象山间的万岁垂藤,欲垂欲缩。

“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作戈画最不好做。李世民曾经探究过这个“戈部”,并为此向臣下虞世南请教。最后让虞世南补笔了“戈”画,他拿着让众臣观看。魏征直言,皇上这字只有这个字的戈钩最好,像虞世南写的。可见戈钩写可以,写好不容易。戈钩要写出戈的力量来,使之象搭着箭的弓弩。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点的写法,要有高峰坠石的气势。是有动感的点画,不是干瘪瘪的石头。

“每作一横折,如曲折钢钩”,横折的书写要写出“折钗股”的圆满和刚健,一横一竖两个火柴棒搭出来的横折,是没有力量的,不符合书法的法度。

颜真卿自书告身书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放纵就是楷书的捺画。这里有两个字用法跟今天不同,“行”在古汉语中多是“快步走”的意思。“趣”,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只有通假“促”才合理。解释为急促。

那么“如足行之趣骤”就是像人快步行走急促又猛烈。所以,你看见那些慢慢悠悠地写捺画的人,可以怀疑他不懂书法。

柳公权 集字心经 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字不论篆、隶、楷、行、草,都只有疾涩二法,没有哪家书法大家主张书法要缓要慢的。楷书的外在形象是端正,但是端正不是规整。虽然有些规整的方块字不能称作书法,但是不能说楷书不是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