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拜读了复旦大学附中校长张克运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的演讲《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一些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勉。

张克运校长谈到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时说到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也不是出在技术层面。而是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所以我认为当下的教育最需要静下心来潜心育人。

记得一次偶然间看到这么一个微视频:一位市长作报告,他说现在最不缺的是聪明人,最缺的是傻人、笨人……,其实在我们教育行业中又何尝不是呢?现在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揣摩教学怎么搞?有几个人愿意坐下来去思考如何做教育?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小学生的作业有时写到晚上11点左右,初三我想估计十一点基本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说了。十几岁的孩子一直要熬到深夜11点左右,因为各科老师都认为自己布置的作业不多,但各科加到一起就是个不小的数了,还有部分老师在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当天作业时,会视情况再加一份餐,我想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认为作业带回去做才叫家庭作业,另一种情况认为多做点题一定比不做或少做强的多得多,孰不知孩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样看来孩子们大约需要在凌晨1点左右才能算是真正的休息。在当前教育这种大环境下,也许我们很无奈,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完全可以做到提前对教材的深加工,提前思考对教材的处理,提前思考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尽可能地把知识点连贯到一起,进行整合,尽可能地上成整合课,面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借助生活中的模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全体学生走近、走“真”数学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灵魂的东西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完这篇演讲之后我对最近要上的《圆柱》这一单元的课进行了反复的琢磨与推敲,针对以往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学生对把圆柱体按不同的截法截开,增加或者减少的部分,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常出错,教师经常采取反复讲解,以求达到熟练应用的效果,其实到最后复习或者考试时学生又是大脑一片空白,下不了手。为了让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更深刻的的认识,我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一是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与长方形中长与宽的关系,还有对表面积初步的认识,二是在学生制作圆柱体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切火腿肠”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取两火腿去掉头和尾并把它截成两半,你有几种截法?

2.截成的两半分别是什么形状?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或减少的部分是什么?)

3.如果截去一个高为2厘米小圆柱,表面积将会怎样?减少的是哪部分?

4.切火腿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每切一刀就会怎样?

5.你还有什么更多的发现?

通过全体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力亲为,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学,学生学的轻松又快乐,特别是对于圆柱增加或者减少的部分脑子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旦碰到这类型的题,随时可以从大脑中调出当时切火腿肠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题意,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为下一步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做好了铺垫。

虽然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但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我们为了单纯的成绩分数追求,做的确实有点过头了,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曲实验小学王培峰)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王培峰

编审:开明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