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学教育的关键在课程,课程的关键在会设计课程。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将教育更好地植入场景中?学校和基地如何配合,以提高研学课程质量?研学如何体现教育内涵?是摆在学校和研学机构面前的一道命题。

1 基地和学校对接设计课程

(1)结合学校的特色和本学期目标设计课程

学校应与基地对接活动内容,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整合到设计中,构建研学课程,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内容上的良好衔接与互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研学课程。

(2)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学习板块

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学习板块。比如小学可以专注于观光体验,初中可以设计更容易理解的内容,高中可以专注于知识开发、综合体验、专题研讨。其次,设计要结合学生特点。另外校园文化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校园特色。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2 学校和基地围绕课程内容各司其职

(1)学校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学校要使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对下一步研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到达研学目的地后,迅速地重新组织和联系学科知识、课外阅读内容和活动场所的知识;同时,对研学过程中由于环境变迁、生活方式改变而可能产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突发事件,要提前了解,避免引起学生恐慌和不适。因此,学校应提前通知学生基地的各项安排,并做好相关教育工作。

(2) 基地围绕课程设定不同目标的研学活动

基地要围绕课程设定不同目标和主题的研学活动。研学导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讲解的比例、深度、细节以及讲解的形式,合理分配学生进行自主讲解的时间,充分考虑到讲解形式如何展开,如何结束。

在活动过程中,遇有预设以外的情况,应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活动方案。研学导师应以熟练的技术和高超的智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专注与分享状态,充分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3 学校和基地开展联合评价

设计研学评价手册时,要使其中的一些内容与校内教学目标相联系。评价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过程和方法、交流与合作、实践及吸取的经验教训等方面。

可以采用网络多元评价,实现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便捷性,以便于后期统计应用。

要利用好评价结果,改进学校育人模式、教学方式,改进基地的组织管理、活动内容形式,探索评价的基本策略、有效途径,使活动更加有效。

未名研学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名研学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