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领土除了大陆上的一整块外,就只有四大海域及其上面的附属岛屿,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在北冰洋也有一块领土呢?

其实,我国不像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即便在相隔千里外的茫茫大洋中,也有自己的领土。比如欧洲法国,在几千里外的印度洋南部,还有一块主权领土“凯尔盖朗群岛”,是法国最远的领土;美国在据菲律宾不远处也有一串群岛“北马里亚那群岛”,距离美国约9800公里左右,美国著名的军事基地“关岛”就是这串群岛的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离美国约9800公里左右的“关岛”

但实际上,中国在北冰洋也有一块领土,中国人无需签证,可以长期在该地居住,并且从事贸易生产等活动,也无需向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申请许可文件。

这块领土就是位于北极圈内欧洲边缘的斯瓦尔巴群岛,距离我国大陆有3000多公里,价值意义重大!

斯瓦尔巴群岛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总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居民约3000人。我国2004年7月建立的黄河站,就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主要用于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工作。

斯瓦尔巴群岛远在3000多公里的北极圈,我国为什么享有特权和话语权,并称作中国的海外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对斯瓦尔巴群岛有话语权,并且中国人拥有永久居住权,自由出入境还能开展贸易活动,这还得从北洋政府时期说起。

斯瓦尔巴群岛早在12世纪就被发现了,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是一片常年苦寒之地,基本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发展。后来荷兰人才把这座岛命名斯瓦尔巴,几百年来这座群岛一直无人问津,直到20世纪初,有人在岛上发现了煤炭,才引起了众多国家的竞争。英国、荷兰、丹麦、挪威都想把这座岛划到自己名下,可争来争去,一直悬而未决!

直到一战爆发,当时的北洋政府内部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在要不要参加世界一战的问题上反复辩论,最终以段祺瑞为代表的主战派获得胜利。于是火速派出17万劳工参与到一战在欧洲的战事,虽然不是直接派军队参战,但17万的劳工为当时的协约国修筑工事,参加军工生产和后方各种勤务支援,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后来一战打赢了,中国也就成为了一战的战胜国,然而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曾抱着公理战胜强权的希望去参加战后的巴黎和会,结果中国不但没有收回德国侵占的胶东半岛,反而其他大国将胶东半岛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上述对中国参加一战的介绍,只是为中国在斯瓦尔群岛拥有话语权,做了个前景铺垫!

就在巴黎和会上,老牌帝国主义又将斯瓦尔群岛的主权问题拿上桌面上争辩,当时的大英帝国、丹麦、挪威、荷兰都说那座群岛是自己的。法国人看在眼里心有不甘,也加入了进去,但一战刚刚结束,谁也不想再开战,于是突然提出了一个方案,瓦尔巴群岛为全部协约国所有,但是不能在岛上部署军队和军事设施,大家共同开发岛上的资源,平等的在岛上进行活动。

1920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确认了挪威对此地的主权,所有签字国的公民在斯瓦尔巴拥有平等的经商权,到1925年共有46国签署了协议,其中包括中国、苏联和德国在内,而协议文本存放在法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斯瓦尔巴条约》中国无意加入这些纷争当中,当时的北洋政府对这座北极圈的小岛压根不感兴趣,不想签字,但法国不同意。法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想着拉更多国家加入,最后成为自己的小弟。段祺瑞不签,法国政府就向北洋政府施压。在这样的形式下1925年,时任中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派遣特使于法国巴黎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斯瓦尔巴条约》,主要为送法国一个顺水人情。

结果在混乱的年代,这份协议很快就被国人忘在脑后,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反倒为80年后中国加入北极研究提供了国际法的依据。也凭借这份《斯瓦尔巴条约》在地理上和北极没有任何关联的中国在北极地区拥有了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这份《斯瓦尔巴条约》中国有了话语权,并且建立了“黄河站”

目前这座群岛上除了中国,还有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美国等国家的十几个野外观测和考察站。

所以,由于当时的北洋政府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今天的中国才对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有话语权,中国人在岛上也有永久居住权和无证出入境权,还可以在岛上自由开展商贸活动。2004年,中国也在岛上建立了黄河科考站。

正因如此,斯瓦尔巴群岛是象征意义上的中国海外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