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 吴鸿 陈明海
永仁县猛虎中心小学是一所集中办学的示范性寄宿制完全小学,在校学生482人,其中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3%。学校先后荣获楚雄州“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和永仁县“文明单位”“课改先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永仁县猛虎中心小学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管理模式、深挖民族资源、强化师资培训,丰富活动形式,用厚重的民族文化为学生人生奠基,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撑起了永仁县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片蓝天。”永仁县民族宗教局局长李发安说,猛虎中心小学只是永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的一个缩影。
文化立校 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在猛虎中心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更是全力以赴的真抓实干。
记者走进猛虎中心小学时,看到许多学生都在和对手进行紧张的象棋对弈。“下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对方的‘陷阱’里。”小志(化名)是四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下象棋,平时利用周末时间去当地一位棋艺名流家里学习象棋。
已经从教28年的张雅丽现在是猛虎中心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学生德育,见证了学校20多年的发展变化。
“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首先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团结教师队伍。”张雅丽介绍,猛虎中心小学采取的措施是选拔重用少数民族教师,选出优秀教师充实到班子中层,学校教师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比例达到85%。同时,学校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展板、黑板报、手抄报等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每周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结合各民族特点,大力开展彝族歌舞、刺绣等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大课间等形式,宣传优秀民族团结知识,让民族团结走进每个孩子心里。”
特色兴校 丰富民族团结内涵
走进猛虎中心小学,宽广平坦、环境优美的校园里不时传出喧天的鼓乐声,雄壮整齐嘹亮的合唱之声,葫芦笙、三弦、笛子、木叶、闷笛等民乐悠扬古朴的天籁之音,还不乏现代气息的电子琴、吉他的演奏之声。松涛之中,古柏之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稚嫩的经典诵读不绝于耳,彝绣室、书画园巧手翻飞、笔走龙蛇,运动场上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竞放异彩……这要归功于猛虎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
来自啦啦操兴趣班的小团(化名)和来自乒乓球兴趣班的小结(化名)说,“猛虎中心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每天课间都跳民族舞蹈,平时根据兴趣选择参加彝族大课间、乒乓球、篮球、刺绣、书法以及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兴趣班。少年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张雅丽介绍,学校设有民乐、民族舞蹈、彝族刺绣、书法绘画、经典诵读等21个兴趣班,安排了40余名校内兼职辅导员,利用每周三大队活动时间、班队会、“元旦”、“六一”、“国庆”等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十个一”系列实践活动(即:开设一次民族知识专题讲座,读一本民族团结教育题材的好书,组织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作文比赛,讲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演讲比赛,观看一部民族团结教育电教片,学唱一首民族团结教育歌曲,举办一场民族团结教育文艺演出,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打造一条民族团结教育文化长廊)。同时,还精心组织民族团结文化文艺演出、开展民族团结彝族大课间比赛活动和“民族团结一家亲”书法绘画比赛活动。
据悉,学校还把彝族左脚舞引入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中,先后编创了2套彝族大课间,让师生们在这和谐大家庭中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
品牌强校 彰显特色办学
为树立民族特色学校这一品牌,猛虎中心小学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契机,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培训会等会议安排部署,全力抓实民族教育基础工作,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学校特色办学。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契机,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活动为载体,狠抓学校“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
2016年,学校的彝绣组师生参加州教育局举办的“楚雄州校园艺术节暨乡村少年宫成果展演”,因其浓郁的彝乡特色被州教育局直接推送到云南广播电视台猜猜少儿频道参加“少年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文化传承展演,荣获一等奖。此外,学校还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强力推进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改革,乡村少年宫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通过努力,现代教育管理制度逐渐健全,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校的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更加凸显。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