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构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了代表委员当下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认为,绿色低碳发展,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结构性解决方案。
其中,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技术是调整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国家战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徐华勤代表处获悉,他建议,选择溧阳等在生产端和使用端都具备较好新能源基础的县域单元,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为区域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示范样板。
县域可率先取得突破
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全球第一,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呈增长趋势。燃油车尾气是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推广电动汽车应用,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必由之路。
徐华勤代表认为,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能够从顶层设计出发,从能源系统考虑,形成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的排放,获得更为具体的生产和应用实践,从而建立整个生态和产业的标准、法规,也有利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加速形成。
他认为,当前,纯电动汽车尽管正在快速发展,但不管是使用端还是生产端,很多环节尚未建立科学的标准、有效的法规。
因此在徐华勤代表看来,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任务更轻、速度更快的县域单元,开展电动示范区建设,将更快形成更多的区域性示范样板。
他认为,县域城市不仅兼顾城乡,而且相对大城市在发展空间、建设成本、统筹资源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在新技术、新模式方面开展适度超前的探索和实践,相对可控。
而且,县级城市已是汽车消费的重要市场。徐华勤代表介绍称,从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中小城市的购买比重增长明显。
建议支持示范城市先行先试
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徐华勤代表建议,一是要支持示范城市先行先试,建立可行性的标准。比如,选择3~5座生产端和使用端都具备一定基础的县级城市,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名单。
还有,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电动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并形成规范流程和标准,等等。
徐华勤代表建议,还要推动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发展,同时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机构的建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二是要支持示范城市快速发展,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徐华勤代表建议,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单独设立示范城市电动产业投资引导子基金,优先扶持示范城市电动领域产业链项目发展,推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型金融技术的应用和支持。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单独设立绿色能源应用发展专项债券类别,明确专门额度,优先支持示范城市建设电动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
第三,建议支持示范城市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制定差异化电费政策。比如,降低示范城市公共充电桩充电费中基本电费价格,参照居民生活用电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缩小公共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充电的价格差。徐华勤代表还建议,积极推动工业厂房、屋顶建筑、农田和山林区域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
电动中国的“溧阳探索”
建设电动中国示范区,溧阳正是有力备选。徐华勤代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围绕绿色储能产业,溧阳近年来做了诸多有益的、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2月,溧阳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电动溧阳”的行动方案(试行)》,在加快绿色储能产业集群发展等五个大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据徐华勤代表介绍,当前,溧阳以动力(储能)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智能充电基础设施、新型储能设备产业链,集聚了江苏时代、上汽集团等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2020年实现年产值达251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溧阳将成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研发能力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集聚基地。
在引进科创平台和科研人才方面,溧阳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共建了天目湖储能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在溧阳设立了上海交大研究院,并成功创建省级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据统计,溧阳目前集聚了各类动力电池产业链专业人才近2万人。
徐华勤代表称,除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溧阳更重视电动化在生活中的推广运用。他说,三年内,溧阳所有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都会更换为电动车。预计到2025年,溧阳市电动汽车将超过1万辆,电动化率超6%。目前,溧阳所有新建小区均需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建设交流式充电车位,100%具备交流式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