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根本上解决磷石膏的问题,价值化、产业化、市场化是必经之路。"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继续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如何有效解决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问题上。他带来了《关于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解决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和产业化市场化综合利用问题的建议》。

经过近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磷化工体系,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磷化工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由于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磷酸,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会副产大量磷石膏,基本上每生产1吨磷酸副产4.5吨左右的磷石膏,因其中含有酸性废水,若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防渗漏处理,则酸性废水将渗漏到地下造成总磷超标,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社会各界'谈磷色变'的主要原因。"何光亮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目前,磷石膏已经是国内第二大工业固废,但整体综合利用率却不足30%。

磷石膏的无害化处置和产业化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阻碍磷化工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何光亮认为,彻底根治磷石膏问题对我国实施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粮食安全国家战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理论和实践证明,磷石膏是一种宝贵资源,潜在开发价值大、应用范围广,如优质绿色建材、高强硫酸盐水泥、高分子材料填料、土壤改良剂,以及硫、硅等元素回收等,只要政策引导好,加大技术突破,我国的磷石膏完全可以全部、高效、高价值地资源化利用。

以贵州磷化集团举例,10多年前,该企业就开始了磷石膏无害化堆存和磷石膏建材产业的探索实践,从新型建材、化工品、地下充填等路径持续发力。目前,该企业防潮、硬度、强度等技术瓶颈问题均已得到破解,磷石膏建材产品体系已较为完备,应用标准基本确立,在建材领域、化工领域、土壤改良领域、高分子材料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3年,在贵州省'以渣定产'要求下,贵州磷化集团变压力为动力,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付出艰辛努力,推动磷石膏利用处置率持续上升,从2018年仅65%左右提升至2019年的91.8%,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达到了104.4%。"何光亮说,"但是此项事业仅靠个别省份、几家企业来推动是不够的,只有从国家层面进行大力推动,对磷石膏处置及利用进行清晰规划,对磷石膏相关产业进行清晰定位,制定全国'产消平衡'的计划,并整合生态环保、资源开发、研发创新、标准体系、物流运输、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才能形成气候、破解难题。"

此外,何光亮还提出了磷石膏资源化处置的两个具体层面。第一是无害化处理。通常的传统做法是花钱对磷石膏进行无害化处置,比如采取"井下充填",采矿以后地下会形成一些空洞,把地下空洞进行充填,目的是防止地质灾害,提高对磷矿的回收率。其实现在我们可以把磷石膏通过一些更科学的方法处理以后再安全充填。原本虽然可用其他东西充填,但是会占用磷石膏充填消纳的空间。磷化集团前些年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是想办法让它安全地填充下去。第二个层次是产业化利用。现在我们提出的概念是生态产业化,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生产出的产品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对投资者也有吸引力。围绕第二个层次,我们这几年下了大功夫,贵州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支持我们。这条路还很长,挑战很大,但进步也是非常快的。通过产业化的路径,我们去年比前年利用能力翻了一番,预计2021年比2020年还会翻一番。当然,至少需要连续翻番3到4年,才能把大部分磷石膏产业化消纳、利用。要把"以渣定产"做好,需要不断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我们在技术领域突破越多,产业化对资本的吸引力就越强,这条路就能走得更好、更远、更可靠。产业化消纳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相信一定能实现。

中国建材报记者:王怡洁

责编:张玲玲 姜辰雨

校对:张健

监审:韩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