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上学了,不能让父母刷脸认证,怎么办?急,在线等!”寒假结束,在游戏超话里,不少住宿学生烦恼地提出了问题。

放假期间,他们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而且在被系统检测为疑似未成年人时,还让父母来帮忙刷脸

因此,不少玩家表示,每个娃娃音背后,是一个抠脚大汉在帮忙人脸识别认证。

比如哈尔滨这位父亲刘先生,就多次为自己五年级的孩子刷脸玩游戏。

据媒体报告,哈尔滨市这位村民刘先生,发现自己的孩子玩游戏时,将他银行卡里的五万多块钱花掉了。他说,孩子今年12岁,在上小学五年级。2021年1月份,孩子说自己在上网课,但实际上却是在网上游戏,偷偷将钱给花掉了。

于是,刘先生向游戏企业提交了退款申请。

但是,媒体报告称,游戏企业调查后发现,该帐号的游戏实名信息为成年人。并且系统曾经判断该帐号可能由疑似未成年人操作,并先后两次向该帐号发起过人脸识别验证的要求,但用户两次均顺利通过人脸识别验证,显示确实为该成年人在使用。

为此,刘先生自称不会玩手机,他的孩子以买书为名骗取了家长刷脸。

这就让人呵呵了!不会玩手机,难道不认字?只要多瞄上一眼手机,就会看到孩子是在玩游戏;而且,孩子又是怎么使用家长的银行卡付钱的呢?自然是家长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知道了银行卡的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不少游戏企业设置了防沉迷预警系统。在国家出台游戏分级标准的严格要求下,目前大部分的游戏都已经设置了青少年游戏防沉迷系统,限时、限玩、限充,不仅要实名认证,还有联网的人脸识别。甚至细致到为了防止老年人被忽悠,还专门设置了声音提醒……

而在这些严密的技术把关下,家长仍主动为孩子提供玩游戏的便利,这怪得了谁?不少网友也表示,许多孩子玩游戏花掉了家长的钱,其实,真不能怪游戏。家长自己平时不理会孩子,只会一味地溺爱,发现问题后又推卸责任,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应该好好地利用目前的游戏防沉迷系统,对孩子玩游戏的事情进行好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毕竟,孩子又不是宠物,你生了孩子,就要负起教育的责任啊!

家长们,还是多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