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字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

李兴华

通过这两天研讨班的学习,深深体会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做好“稳、绿、融、补、治、活”六字文章。

一、所谓“稳”,就是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一是聚焦粮食“稳面积、稳产量”,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480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96万吨以上。加快建成以溆浦、芷江、洪江、靖州等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为主、会同等省级制种大县为辅的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群,力争制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积极创建种业产业示范区。二是瞄准“稳产保供”,全力保障生猪、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恢复生猪产能,确保生猪存栏数达260万头以上。推进油菜产业发展,确保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稳定发展蔬菜产业,确保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

二、所谓“绿”,就是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推进农业精细化发展。大力发展山地精细农业。按照“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品牌化”思路,持续推进“一县一特、一特一片”,重点发展中药材、水果、茶叶、油料、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着力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持续推进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中药材、柑橘、特色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形成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力度,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

三、所谓“融”,就是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百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多层次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重点推进“怀橙”“碣滩茶”品牌建设。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三是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相关产业深度互融,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着力培育创建一批农业产业特色小镇。以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

四、所谓“补”,就是要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一是补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与省农科院开展“市院合作”,开展一批科技项目攻关、搭建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集中推广绿色增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技术及装备集成。加快智慧智能农机产业发展。二是补强农业基础服务设施。加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培育一批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三是补强乡村人才队伍。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五、所谓“治”,就是要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创建一批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规划引领,积极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物流等设施条件。推广溆浦经验、衡南屋场恳谈会、长沙“屋场夜话”等乡村治理经验,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三是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非法渔获物交易行为,确保“禁渔令”落地见效。

六、所谓“活”,就是要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推进农村“三社合一”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三社合一”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体制机制,选树一批“三社合一”综合改革示范村。二是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设,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作者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