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发现,拍卖场上齐白石的作品很少有美女画。齐白石没少画美女,当年他石画人物画肖像,还是专门拜师当地有名的萧芗陔为师学习的,并以为人作肖像养家。

既然是为人作肖像画,肯定是要往美的方面画的。所以这个时期的人物画不太可能存在把人物画丑的可能,不然,谁还找他画肖像啊?事实也证明这一点,齐白石当时有个绰号叫“齐美人”,言其侍女美人图画的好。

西施浣纱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他自己早期的美人图,齐白石自己却说“论笔法,并不十分高明,不过乡人光知道表面好看,家乡又没有比我画得好的人,我就算独步一时了,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他们抬举我,说起来,真的惭愧得很。”

拍场上美女图没什么动静,齐白石却有两幅“丑女”图拍出了不菲的价格。这两幅仕女图,画的是读书和写字的女子,她们的不说是颜值垫底吧,充其量只能算中等。按照人们的正常逻辑,把这里面的女子画成美女,不是更能吸引人吗?

曹大家读书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都不能理解,能画美人的齐白石,把这两幅画中的仕女画漂亮点不香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至于为什么,有人也给出过答案。他们说,中国画多以丑为美,齐白石也不例外。

可是当年的齐白石是最爱美女的,并且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曾经就流传着九十多岁高龄了,还要娶二十二的女演员和十八岁的小护士。收了不少漂亮的女徒弟,新凤霞也是其一。有一次有人责怪他一直盯着新凤霞看,他却直言他就爱看年轻漂亮的女子。

郑玄诗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喜欢美女,身边又不乏美女的,他的仕女画应该都是颜值担当的超级美女才对呀!不画美女确实不好理解。理解齐白石这两幅画不仅要有文学、史学知识,还要懂得绘画知识才行。

这两幅画中,绿衣女子那幅叫《曹大家读书图》,红衣女子那幅叫《郑家诗婢图》。画中两位仕女都是不寻常的女子,不但她们本身不寻常,还跟一位大文豪有关。

抱琴仕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年,齐白石先生烦请大文豪胡适给自己这一个编年体谱记,给胡适送材料的同时,送了两幅仕女画作为报答。虽说那时齐白石的画也值几个钱了,如果是一般俗人也会认为,送人一回画,送两个普通仕女也就罢了。送两个没有颜值的侍女,是求人办事之道吗?

这样说就错了,这可不是两个普通的女子,一个叫班昭,一个叫郑康成。班昭,是东汉大才子。他们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汉和帝时,常召班昭入宫给皇后及嫔妃做老师,号“大家”。又因为她嫁到了曹家,因此叫“曹大家”。

班昭的艺术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哥哥班固修《汉书》,还没完成就去世了,她便接替了哥哥将《汉书》续写完成。同时,因为她诗、书、文、史俱佳,各地向皇上贡献珍宝奇贵时,都要请她作赋赞扬。除了续写的《汉书》,她还有十六篇文、赋传世,堪称东汉才女。

郑康成,是郑玄家的婢女。郑玄家的婢女都读书,个个都能出口成诗,他家里日常对话都是用诗文的。这个郑康成被郑玄称作最不称心的,要拿鞭子打她,郑玄生气了,让人把她拖入泥中。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个婢女问她为什么在泥里,她回答用两句诗回答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可见,此女也堪称才女。

偷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才女,确实值得称赞,但是只称赞两个女子,就不是齐白石了。如果单用两个女子的才华来比胡适,就有骂人的嫌疑了。别说求人办事,不求人,人家也不会就此罢休的。

齐白石的聪明就在于此,他通过两个不应该成才的人,处在有文化涵养的氛围中成了奇才,来比喻胡适家学深厚。仿佛班昭就是胡适的妹妹,郑康成就是胡适家的婢女。这捧人的手法简直太高妙了,高妙之处还在于,我齐白石这样画只有你学识渊博的胡适能看懂,换了别人可不敢这样捧。

老当益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是聪明,这跟仕女的美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这两幅画的内涵了了,就好明白齐白石为什么这么画了。

两幅画同时强调了班家和郑家是文化世家,两个女子突出的当然是诗书,所以要强调画的主旨,不能让女子的容貌喧宾夺主了。

步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作画方法,唐朝就有。还记得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吗?为了突出唐太宗的高大、壮硕、深沉与凝定,故意把抬轿子的宫女画得又小又弱。这两幅仕女图就是为了烘托两个女子的学养,容貌故意选择性忽视了。

如果画成美女,不成了美艳图了?这就是齐白石能从草根逆袭成为一代大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