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死这一古老的议题存在已久,孔子也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未知生,焉知死''。时代发展至今,人们对于''生''的讨论五花八门、甚至翻层出新,而对于生的对立面——''死'',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对此怪像,有人提议,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堂''死亡教育课''。

要问世间何物最为宝贵?当为生命第一名。台湾知名体育主持人傅达仁,在晚年时饱受病痛折磨,八十出头的他,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

他的眼睛发生病变,视力降到了0.1。一个如此爱吃的人却不得不把一半的胃给切除了,还常常受肠绞痛的困扰,睡醒也只能躺着,没办法做事。

不幸的是,他的胆管也出了问题,要在身体里放支架,每隔半年还要再剖开身体换新的,这样的痛苦在他身上循环往复。对于他来说,作为人的基本尊严与享乐,都被病情剥夺了。此时,他对家人第一次提出了安乐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听到这句话,和大部分中国人的想法一样,怎么能寻死呢,简直胡闹,训斥了他一句,''你这是什么馊主意。''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本就羸弱的身体,被查出患上胰脏癌,医生的表情不容乐观,''如果开刀加化疗,他存活两年的几率是50%。''

全家人想起他安乐死的念头,不由得慌了起来,纷纷劝他,''得了癌症,你要抗争,要化疗啊。''全家人围着他转,希望他可以''坚强''起来。

傅达仁就这样与病魔耗着,一米八几的大高个,由原本的160多斤,瘦到了98斤。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尽力维持体面。

出门时仍坚持穿西装,为了掩盖自己已经瘦骨嶙峋的脖颈,他还精心搭配了一条围巾,在外说话,也还保持着他当主播时中气十足的语调,也难怪人家见到他总是说,''很有气力,一点不像是快要死的人。''

而他的脆弱往往只在家人面前呈现,回到家后,他把一切掩盖病态的东西都拿掉,西装脱下,假牙、假发也一并取下,虚弱得只能躺在场床上,只有这时候他才看起来像个病人,与在外的形象简直天差地别。

据他儿子回忆,傅达仁有一次半夜醒来,摔下床底,但是竟然连自己起身的力气都没有,看到这一幕他的儿子感到非常心酸,''我看着父亲这样,心里非常痛苦——我什么都帮不了他。''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生前精彩,面对离别便不留遗憾。与其用泪水沉重道别,以哀声痛斥分离,不如以温暖相送,在弥留之际留下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选择生死)是我自己的人权。''傅达仁高调宣布即将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傅达仁自从患病后,就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家人也不忍心看他再受折磨,便忍痛同意了他安乐死的提议。

傅达仁第一次前往瑞士,途中儿子发高烧,儿子忍不住又劝他''爸爸,你这么早……,我们先回去一趟再回来吧。'',最终傅达仁决定先回台湾。

回台湾后不久,儿子完成终身大事,傅达仁打了营养针出席他的婚礼,为了不让儿子在新婚不久就要承受丧父的打击,傅达仁又坚持了几个月的化疗。在目睹儿子成家,又与一众好朋友告别后,再次与全家人踏上了前往瑞士的路途。而他曾表示:最大的遗憾,就是手边没有父亲的遗物。

安乐死这一话题在各个国家的法律中都是敏感的,而瑞士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允许外籍人士进行安乐死的国家,在用过一系列的评估过后,傅达仁获得了安乐死的''绿色通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知死,焉知生'',有时候死亡并不可怕,永无止境的疼痛才叫人胆寒。生死对立,而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人生中痛苦大于喜乐时,若直面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的交待与勇敢。

在傅达仁家人公布的影片中,人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离别景象,没有哭天喊地,没有肃穆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相送。

傅达仁按计划喝下了止吐剂,休息25分钟后,他将喝下另一杯药,能让他在3分钟内死亡。在这弥留之际,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坐在一起聊天,傅达仁此时甚至不忘用手机回复别人的信息,后来家人提议,''要不要表演几段体育播报。''

傅达仁提了口气,张口就来,还配合着肢体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边45度角,上篮,擦板,得分''

''XX队领先一分,九局下半,最后一球,投出去了,哎哟我的妈,再进三分XX队赢啦,耶!''

一段时间后,傅达仁明显有些累了,他斜靠在儿子的怀里,了无生气,他挥了挥手像是道了再见,''亲爱的朋友们,我没劲儿了。''家人忍住悲痛唱起了他平日里最爱的歌《Amazing Grace》,傅达仁在家人的怀抱中,伴着歌声,慢慢地,慢慢地减弱了呼吸……

傅达仁再也没了动静,而他的家人也陷入了沉默,过后才开始小声啜泣,家人说,''现在还不要哭,他还可以听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的儿子谈起此事,他说,在亚洲大家提到死亡,总是觉得晦气,还要''呸呸呸''几声,赶忙把''晦气''除掉。曾经他也忌惮死亡,希望父亲不论以哪种方式,只要活着总是好的,而父亲用自己的方式扭转了他的观点,教会他如何直面死亡这一议题。

在傅达仁安乐死前几天,他与挚友通了电话,在通话中,他们谈到''死亡''是如此的平和,仿佛是件再稀疏平常不过的事。

''(安乐死的日期)我本来订到明天,但是他们明天排满了,就安排在后天了。''

''是啊,无憾,I love you.我的家人都在我四周,我们在好漂亮的公园。''

''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我们一生都需要成长,直到死亡。''傅达仁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也教会了家人,甚至是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离别。生理上的苟延残喘,抵不过心中平安,离别的遗憾也比遗忘,更让人值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