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的家长不少,但像湖南李先生夫妇这样还真不多。今年,李先生夫妇和青春期叛逆的儿子,上演了一场家庭狗血剧。

李先生一家平时忙于自己的生意,都没有时间去陪孩子。儿子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平时对小孩是有求必应。熊孩子要买玩具,不管多贵都买。熊孩子要玩手机,不管晚上多晚都给玩。

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小孩,性格变得骄横无礼。但李先生夫妇也不觉得有问题,总感觉说小孩子还小,能提什么过分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孩子进入了初中,李先生才发现自己儿子成绩一塌糊涂,天天作业也不做,只知道玩手机游戏。这时,李先生才想起要管教一下自己的熊孩子。

开始,李先生想采取棍棒教育,认为狠狠揍一顿,孩子就老实了。在儿子又一次玩手机游戏,拒绝写作业时,李先生拿起棍子,打算狠狠地打一顿熊孩子。

没想到,熊孩子今年已经13 岁了,个子窜得飞快,已经比李先生都高了。看到李先生拿着棍子要打自己,熊孩子情绪一激动,把棍子一把抢过去。

叛逆的熊孩子还把爸妈推出家门,把大门一锁,对着爸妈大吼:“你们必须给我刷脸玩游戏,要不我就不让你们进家门。”

紧接着,处在青春叛逆期的熊孩子和父母开始了冷战。

李先生夫妇没有办法和自己的熊孩子沟通,竟然打电话给平台客服:“求求你,让我儿子玩游戏一直赢吧,不赢游戏,他现在都不和我们说话了。”

平台客服接到这个电话,简直哭笑不得,只能好言好语地劝李先生夫妇,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溺爱孩子真是要不得。表面上看,这是游戏引来的一场家庭纠纷,实质上,是长期教育不当导致的后果。

孩子要生,还要教育。从小要懂得给予爱与陪伴,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自控力,懂得遵守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玩游戏的规则,然后一起去遵守,这样的做法,比起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上网更科学。

上网玩游戏不是原罪,在如今的社会,孩子们的虚拟社交圈和真实的社交圈已经非常重合。很多孩子会把网络游戏、视频作为跟同伴沟通的语言,产生话题,交朋友。

溺爱才是大问题。溺爱孩子会让家庭关系失衡。同样,过度控制孩子会让孩子更加叛逆。现实中缺失的亲子陪伴与爱,容易让孩子去网络虚拟世界寻找安慰。

所以,帮助孩子走出网络沉迷的方式,绝对不是棍棒一顿打,或者求客服让孩子一直赢,而是改善亲子关系,重建家庭的天伦之乐。

让孩子能在现实中感受幸福,这是孩子走出沉迷网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