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城诫子。记得小时候,春节后,最期待的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上午,老师会带领我们去给英烈扫墓,下午会放假半天。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境内的英灵山顶上,屹立着一尊八路军战士的铜像,这座铜像高2米,重5000斤,是当地百姓捐出家中铜器铸造完成。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接到战友牺牲电文后,酒不喝、茶不思、饭不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山东名面孔》给大家讲述的是胶东抗日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任常伦, 男,汉族,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龙口市孙胡庄,中共党员。1944年7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冬天,17岁的任常伦加入了胶东抗日自卫团,并于1940年参加了八路军。被编进八路军第十四团二营五连。入伍不久,任常伦参加了攻打郭家店日军据点的战斗。由于部队武器紧缺,班长只给他一把大刀,让他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但是战斗打响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拿着大刀砍死了许多敌人,在这场战斗当中,他缴获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支枪,目前他的这把枪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围攻发城的战斗打响,20岁的任常伦已升为班长,他不怕牺牲带领战友攻占敌人大碉堡,缴获大量武器,圆满完成任务。在这次战斗中,任常伦3次负伤不下线,成为大家敬慕的英雄。战后,他光荣入党,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在表彰大会上,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问他:“听说你3次负伤不下火线,不怕吗?”任常伦胸脯一挺:“司令员不怕,我也不怕!”会后,任常伦回到连队,被提升为3排副排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东抗战,艰苦卓绝,参军4年的任常伦,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累计参加战斗120多场,三次从枪林弹雨中救出战友。任常伦缴获的武器足够装备一个排。1944年7月,胶东长沙堡阻击战打响,负伤八次、肩膀还残留弹片的任常伦,在这场战斗中,任常伦和战友连续击退了敌人四次冲锋后,子弹、手榴弹全部都用完了,任常伦大喊: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他带领战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在刺死第五个日军的时候,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这天,日寇共扔下了258具尸体,败北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夜里,胶东军区司令部接到长沙堡阻击战电文,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悲痛万分。两天三夜,酒不喝,茶不思,饭不想。在次日举行的任常伦烈士追悼大会上,许世友心情沉重的念完了悼词,将自己的一件新棉袄亲手覆盖在任常伦的遗体上。

任常伦牺牲时年仅23岁。为了纪念英雄,一九四五年二月,黄县(今龙口市)人民政府决定,改英雄的家乡孙胡庄为“常伦庄”,任常伦生前所在的五旅十四团一营五连被命名为任常伦连。任常伦牺牲后,当地百姓捐出了自己家里能找到的所有铜器,在烟台市栖霞县的英灵山上,为他铸造了一尊高两米,重五千斤的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2009年9月,任常伦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今天的英灵山顶上,昂然屹立着任常伦的铜像,持枪伫立,雄视远方,守卫着美丽的胶东半岛。他是人们敬仰的战斗英雄,是胶东人民缅怀先烈历史的象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榜样。

作者:西城诫子

文章来源:《山东名面孔 抗日英雄任常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