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近日以青办发2021年1号文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共提出19条有力措施,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强化保护,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实施意见》提出推进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构筑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东营六市司法大保护格局,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维中心等体系建设目标。明确了打造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大数据平台、完善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维权机制,构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等重点任务。

《实施意见》强调加大司法审判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提出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审机制,破解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取证难、赔偿低、周期长”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行政裁决建议案件书面处理机制和现场查明驳回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关键领域保护力度,出台展会和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规范;建立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智能监测系统,提升打击精准度,突破知识产权“快保护”关键环节。提出了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版权示范、地理标志培育工程。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保障,出台企业知识产权保险扶持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配备和培养,为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记者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年来,青岛市知识产权部分创新指标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12月,全市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到4858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30.7万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549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5件,均位居全省首位。“十三五”期间,青岛累计获中国专利奖101项,其中获金奖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