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巨头养猪

近年来越来越多巨头企业进入了养猪行业。

这不,就连华为这个“高大上”的科技巨头,近期也和养猪扯上了关系。

今年2月份,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发微博称:公司推出了“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华为进入养猪行业后并没有亲自下场养猪,按段爱国的说法:我们会赋能企业养好猪。

目前华为的项目才刚刚开展,具体会做成什么样我们还不能断言。

不过在华为之前,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早已亲自出手,为我们演示了什么叫做“科学养猪”!

比如京东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养猪模式的差异化饲养。

传统养猪模式的做法是将十几头猪一起投料,让每头猪凭力气抢食,不过这样做会导致出栏时力气小和力气大的猪体重相差巨大,饲养效率很低。

而京东则通过“猪脸识别”确认每头猪的身份,把给料数据和体重数据对准到每一头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系统判断这头猪的饭量还没达标,智能食槽就会适当加餐;如果达标,就不会再投食。

这样做能够保证每头猪都吃到适量的饲料,大大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再比如阿里养猪,他们主要是把目光放在了母猪身上,致力于让母猪多产仔。

因为以前要判断母猪是否发情、是否配种成功,非常考验眼力和运气,如果判断失误就会出现“无效饲养”的情况。

因此阿里通过巡逻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采集和分析母猪图像,之后阿里云AI会自动检测发情信号:

比如说母猪断完奶后3至7天后,如果摄像头监测到母猪耳朵竖立、身体绷直、进食量骤降,这时就会判定母猪已经发情可以配种。

之后通过观测母猪的睡眠深度、站立频次等,就能判断母猪是否怀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系统会将未怀孕母猪的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提醒他再安排配种。

暴利的养猪行业

阿里、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可以说是将养猪玩出了花来。

不过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巨头企业会花费巨大的代价跑去“养猪”?

其实这么多巨头进入养猪行业自然是因为老百姓需要吃猪肉,而老百姓有需求的行业,自然也是能赚钱的行业。

尤其这两年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洪涝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猪肉短缺,因此养殖户或企业只要能成功活下来,必然会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一对夫妻档养殖户,这对夫妻为了防猪瘟辞退了工人,把两个孩子都送往亲戚家并让亲朋好友近期不要过去串门。

而养猪成功的他们去年一年的时间就赚了300万元,较往年翻了几番!

至于形成规模的养猪企业赚得自然就更多了,这里我们以中国“猪王”牧原为例。

根据牧原在2020年12月25日发布的公告:公司预计2020年盈利270亿元~290亿元,同比暴增341.58%~374.29%,扣非净利润更高,预计达300亿元~320亿元。

而平均下来牧原在2020年每天大概能卖5万头猪,销售一头猪的净利润超过16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此影响,牧原的股价更是从2019年的30元左右一路飙升,最高的时候升到了139元。

因此,面对如此巨额的利益,巨头们自然也很眼热。

战略性意义

当然,养猪成功能够带来巨额的利益,但是这并不代表养猪就很容易赚钱!

对于散户来说,因为我国近年来对于养殖环境、排放标准等都有严格要求,相比以往的“土法养猪”,如今更提倡“科学养猪”。

这意味着散户们想养猪就必须先建养殖场、买设备、买兽药、买猪苗等等,养殖成本极高。

对于绝大多数散户来说等到这些硬件和手续准备齐全后,其家底可能已经被掏空了,甚至会出现负债累累的情况。

对于巨头企业来说养猪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养猪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比如建成一个养猪大厂后,其面临的将是高昂的管理成本以及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

而此前万达就在考察后放弃了养猪的想法,王健林更是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言论:“原来我以为养猪只是盖个猪场,结果公司考察后跟我说盖一个养十万头猪的猪场得花几亿。我说盖个猪场要几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因此,对于巨头企业来说养猪成功确实能带来巨额利益,但是养猪的成本也是十分高昂的。而花费这么高的成本,其实他们还有很多更好的投资方向。

那为什么依旧有这么多巨头企业选择进入养猪行业呢?

其实巨头们进入养猪行业跟他们此前布局社区团购不一样,养猪不仅仅是有利可图,同时对解决我国被“卡脖子”的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吃猪”大国,每年大约需要消耗7亿头生猪。

但是每年要消耗这么多生猪的同时,我国又不是一个养猪大国,像我们平常在吃的白猪都是引进国外的种猪培育后养殖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在国内养殖4代之后优势性能就会退化,而第4代种猪在繁殖6到8胎之后就不能被当作种猪来养殖了,这时我们就需要重新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生猪养殖业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很容易就会被别人“卡住脖子”。

因此,我国十分欢迎巨头企业将他们的技术、资金用在养猪行业,只要他们能通过科学的办法提高中国的生猪出栏量,那么我们面临的局势就会好转很多。

如果他们能够培育出属于中国的“高产种猪”,那么我国更是能彻底摆脱这种被“卡脖子”的局面。

因此巨头养猪听起来或许没有探索星辰大海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这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