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陶瓷生产布局虽有"南青北白"之说,但这是对唐代发展整体情况而言。唐代瓷器生产除了青瓷与白瓷以外,还有"釉下彩瓷"与"花瓷"等新品种。唐代是中国釉下彩陶瓷始创并得到初步发展的时代。其最著名的釉下彩窑口是湖南的长沙窑。

长沙窑早期主要烧制青釉瓷器,在唐中期开始烧制青釉褐彩,逐步发展到烧制青釉褐绿彩以及白釉绿彩等,一直延续到晚唐五代时期。它的最主要贡献就是釉下彩彩绘的成熟。

长沙窑瓷器的装饰以釉下彩与模印贴花最具特色,运用比较多的有贴花,刻划花,印花和镂空等。贴花之上往往施一层褐色釉斑块以突出贴花的装饰作用。彩绘装饰,从单一的褐彩逐渐发展到褐·绿两彩,纹饰题材从褐色到褐绿两色相同的斑点图案发展到状物写实。褐彩的呈色剂为铁矾,褐色勾线,绿彩在高温下容易流散,因此往往用来填彩。长沙窑瓷器还因铜绿釉在高温中与瓷胎渗透形成深·浅·浓·淡层次的色调而别具一格。

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线条简练生动,意境清新深远,有的以没骨画法施褐绿两彩,整个画面虽草草几笔,却彼得写意画之妙,为后世的陶瓷装饰树立了典范。另外,用诗文与书法作为瓷器的一种装饰,是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画的又一大特点。其不仅是表现在文人精英阶层,也深入到民间大众底层,由此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整体面貌。

"花瓷"的出现,是唐代陶瓷工艺又一大成就。所谓"花瓷",是指一种黑釉带白乳或乳白中呈显针状蓝色斑的瓷器,往往在黑褐釉中带釉蓝·灰或紫色斑点,近似"窑变",有的像一朵云,有的像一片树叶,有的像泼墨,自然生动,奔放不羁。

绞胎是唐代北方陶瓷中一种唐代以前尚未见到的品种。绞胎·绞釉瓷说的是利用两种不同的原料互相搅在一起的制作并出现的花纹。行业习惯把两种色胎绞在一起叫"绞胎",两种釉色绞在一起叫"绞釉"。前者花纹里外一致,后者只出现在器物表面,而且花纹简单。其纹饰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大理石纹,有的如羽毛或木材纹理,极具自然情趣。绞胎的制作工艺难度大,它要求不同色调的胎土膨胀和收缩比例必须一致,否则在窑内烧制时会裂开或变形。

金代黑釉线条罐,装饰颇有特色

简单才是最美:“冷瓷器”受热捧,近年天价单色釉瓷器大盘点!

三大“上品”之一的霁蓝釉:明看宣德,清看雍正

(图文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