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区水质水量节能调度

近两年灌区建设的目标

①通过20多年改造建设,基本解决了灌区病险、“卡脖子”及骨干渠段严重渗漏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了灌溉效益衰减局面,灌排设施支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生态改善能力进一步增强。

②下一步要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健全完善量测水设施,同步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

③在东部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优先建成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利部关于灌区水效领跑者的特点归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化技术和节水用水的优化结合

灌区水质水量节能系统建设的目标

①通过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构建一套面向农业灌区取用水量的自动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水质水量的有效管理,提高灌溉效果,降低能源消耗,优化灌溉作用。

②为用户有效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溉质量和灌溉效率,实现灌区量水,避免大水漫灌,既能实现对农业活动的有效保障,又能减少氮磷淋失,避免土壤盐碱化,同时保护水质质量。

③形象、直观地为管理部门提供灌渠实时流量查询、报表管理等服务,确保管理人员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灌渠的流量、雨量信息,为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提升农田水利信息化水平。

常见灌区水质水量节能系统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目标

重点解决灌区工程完好率低、设施不配套、计量不完善等问题,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提高灌区供水效率和效益,实现中型灌区“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总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政策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量水设施,建设数据处理中心。

灌区水质水量节能调度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实现供需管一体化优化管理能力,构建综合水质水量节能优化管理系统;

②围绕供的能力,实现摸清底数,做好监控,优化调度,建立全覆盖的供水体系把握;

③围绕需的能力,实现可配置式、模板式的需求计划设置,获得优化的供水需要分析;

④围绕管的能力,一方面实现供需之间的优化组合,发现供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一方面加强对水质变化的把握,通过集中化的统一管理中心,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

系统软件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安装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平台

数据展示平台:主要用于展示各个站点的水位、流速、流量、气象、墒情、空气温湿度等信息。其功能为:站点的管理,全部站点实时数据的查看,单个站点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表、曲线、历史数据导出、历史曲线的导出。该平台可以免费使用,如需自建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解析。遥测终端机支持的协议是SL651-2014 水文通讯规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