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面临着严峻考验,引发国民热议。养老真的是难题吗?老人应该怎样度过晚年?

今天“老娱记”在这里为大家盘点:我国3位著名女歌唱家,她们是如何养老的,也许对大家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朱逢博:居家养老亲情四溢

朱逢博:居家养老亲情四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朱逢博

歌唱大家朱逢博,在中国歌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共演唱了1000多首歌曲。其中她首唱的《那就是我》《金梭和银梭》《雁南飞》等,是广为传唱的经典。

有权威媒体称朱逢博开创了一代歌风,是“中国新民歌之母”。她193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今年已经84岁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逢博大学读的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系,后改行唱歌。她声音甜美,圆润,能驾驭各种风格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歌唱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逢博与丈夫施鸿鄂

朱逢博的丈夫施鸿鄂也是一位歌唱天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赴保加利亚深造。施鸿鄂学识渊博,指导朱逢博借鉴西洋发声方法,成功解决了真假声转换的难题。

夫妻俩一辈子相扶相持,恩恩爱爱,感情相当融洽。朱逢博与丈夫只生育了一个儿子,名叫施劲。施劲今年也50多岁了,在上海经商。

那时朱逢博没有演出费,与丈夫全靠工资生活。上世纪90年代,施鸿鄂在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朱逢博还向亲友借手术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逢博

2008年,施鸿鄂因病离世,这时朱逢博已经71岁了,进入暮年。她本来打算一个人养老,但儿子儿媳不放心,执意将她接到身边养老。

施劲的家位于闹市区,一天到晚熙熙融融,朱逢博住了一个多月,晚上经常失眠。于是,她又重新住回自己的家。

母亲年轻时吃了太多的苦,现在父亲又不在了,为托起她的晚年,施劲与妻子商量后,在上海郊区买了一套公寓。

这里离市区较远,交通方便,绿树成荫,早晨还能听到鸟鸣。施劲将母亲接进新居后,朱逢博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逢博与曹可凡

施劲夫妇育有一个女儿,毕业于同济大学新闻学院,现在媒体工作。孙女也孝顺懂事,是朱逢博的贴心小棉袄。有时父母上班忙不过来,孙女就照顾奶奶。

朱逢博血糖偏高,每天要注射胰岛素。刚开始,是施劲给妈妈注射,后来朱逢博觉得太麻烦,便自己学会了注射胰岛素。

施劲还送给妈妈一台血糖仪,每个星期都要给她测一次血糖。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他就赶紧帮妈妈降糖。

在儿子一家的孝心滋润下,朱逢博晚年开开心心,她在家种花养草,去小区里慢走。兴致好的时候,她还会在家里弹钢琴,唱唱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逢博近照

朱逢博的学生遍天下,有时学生约她出去聚会,施劲就开车将母亲送过去,待他们吃过饭后,他再将母亲接回家。

一年中,施劲还要带母亲赴全国各地出游一两次,朱逢博感觉晚年生活有滋有味。

跟着儿子一家养老,朱逢博享受到温暖四溢的亲情,晚年幸福安稳。

 李谷一:老伴去世后选择社区养老

李谷一:老伴去世后选择社区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晚上的李谷一

2021年央视春晚,77岁的李谷一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她压轴出场,演唱观众耳熟能详的金曲《难忘今宵》,风采不减当年。

荧屏上的李谷一头发乌黑,脸部没有明显的皱纹,一袭长裙衬托出她的自信优雅。

李谷一原是湖南花鼓戏剧团的演员,20岁因主演花鼓戏《补锅》闻名全国。她演唱的《野菊花开满坡》《手拉风箱》是花鼓戏中的经典名段,经常被人在晚会上翻唱。

后来李谷一调入北京,进入中国轻音乐团工作。李谷一也是中国歌坛里程碑式的人物,开创了一代歌风,而且学生遍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谷一与丈夫肖卓能

李谷一有过一次失败婚姻,与声乐大家金铁霖分手后,她与公务员肖卓能组建家庭。夫妻俩育有女儿肖一。

肖卓能虽然家庭背景显赫,但为人低调朴实,爱家顾家,且全力支持李谷一的事业。李谷一与丈夫风雨同舟,成为各自生命里不可割舍的人。

2020年5月29日,78岁的肖卓能因病去世。李谷一与老伴感情很深,非常痛苦。女儿肖一既要工作,又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经常过来陪伴妈妈。

李谷一动不动就在家里落泪,也很少出门。她生活的社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邻居们尊敬她,以与李谷一住同一社区而骄傲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谷一

而今,李谷一沉浸在丧偶悲痛中,居委会经常组织居民去陪伴李谷一。大家陪她聊天,与她一起谈音乐,唱李谷一的代表作《乡恋》《绒花》等。

李谷一胃口不好,有时一餐只吃几个水饺,热心的社区居民还会给她熬米粥、榨果汁。有的还将自己在家蒸好的花卷拿过来,给李谷一吃。

在社区居民的陪伴、温暖下,李谷一渐渐走出了丧偶阴影。这年秋天,女儿过来与李谷一商量,准备将她接到身边去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谷一与刘晓庆

邻居们知道后,纷纷与李谷一取得联系:“李老师,别走了,我们舍不得你。”还有的赶到李谷一家,对肖一说:“就让李老师住这边吧,她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有我们这些邻居呢。”

李谷一也舍不得离不开这些热情、善良的老街旧邻,对女儿说:“我还是住自己家吧,你有空过来看看我就行。”

于是李谷一选择在社区养老。她教邻居们唱歌,与他们一起跳广场舞。中秋节大家还在一起做手工月饼,一起联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谷一

李谷一上超市购物,会有邻居主动帮她拎东西回家。偶尔她有个头疼脑热,还会有人帮她给社区医生打电话,或陪她去医院。

社区就是自己的家,李谷一选择社区养老,收获的是满满的温暖和邻里之情。

 于淑珍:住养老院引发热议

于淑珍:住养老院引发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淑珍

于淑珍今年已经85岁了,老伴去世后,她仍然一个人住在天津一家养老院养老。

年轻时的于淑珍,也是红透半边天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经典歌曲,至今还在传唱。

尤其是于淑珍版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先后有很多歌唱家翻唱这首歌,但歌迷只认于淑珍版的。

于淑珍1936年出生在河北省农村,母亲早逝,后父亲再婚。她是家里的长女,下面有8个兄弟姐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于淑珍

一般女儿与继母相处不好,但于淑珍将继母当生母,继母也将她当亲生女儿。

16岁时,于淑珍就进入天津化工仪器厂上班养家,后考入天津歌剧舞剧院,成为专业歌唱演员。工作期间,于淑珍的工资几乎都交给了娘家,帮父母抚养弟弟妹妹。

于淑珍的丈夫是普通人,在天津歌剧舞剧院搞后勤工作。他原是男高音歌唱演员,为了支持于淑珍的事业,主动退居幕后。

于淑珍与丈夫育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已经50多岁了,一家在天津定居。于淑珍的儿子一家在北京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淑珍

2006年,于淑珍与老伴儿都年过7旬,女儿和儿子过来照顾他们。但儿女们年纪大了,照顾父母力不从心。加上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可能经常过来照顾父母。

于是,于淑珍与老伴选择进入养老院养老。那里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不错,夫妇俩在养老院养老很开心。

2012年,于淑珍在接受天津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无意中说出了与老伴住养老院的事,顿时引发网友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淑珍与郭兰英、王昆、柳石明合影

中国是个传统社会,大家觉得应该由子女给父母养老。于是有人说于淑珍的子女不孝顺,将父母当累赘推入养老院,这给儿女们带来巨大压力。

于淑珍对儿女说:“日子是我们在过,不要在乎外界舆论。住养老院挺好的,两代人都轻松。”

2020年初,于淑珍的老伴不幸因病去世,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协助于淑珍的子女料理后事,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淑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淑珍绘画作品

老伴走后,儿女要接于淑珍轮流去他们家养老。但于淑珍不同意,依然选择住养老院养老。

那里有一帮老人聊天、遛弯,可以在一起读报纸、唱歌,还可以一起做手工、学书画,生活丰富多彩。于淑珍表示,自己会一直在养老院住下去,不给儿女添负担。

朱逢博、李谷一、于淑珍,这三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养老方式各不相同,但晚年都开心幸福。其实不管选择哪种养老方式,只要晚年幸福开心,就值得支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