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一定不会错过那些文风迥异的诗句。

海棠诗社里,黛玉、宝钗、探春等人引经据典、吟诗作词,文采不让桃李须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以往昔途经的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前八首以史书有据,后两首《蒲东寺怀古》、《梅花观怀古》源自《西厢记》和《牡丹亭》。

封建礼教盛行的古代,追求自由爱情的《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不被世俗接受与认可的,甚至被列为禁书。茗烟还特意叮嘱过宝玉,千万不可将《西厢记》拿进大观园里去读,否则会惹下大祸。

当宝琴当着大观园众人的面吟咏后两首时,宝钗率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

《西厢记》和《牡丹亭》虽然被列为禁书,但那时候相关的折子戏却非常风靡,即使没有看过原著,但戏一定是看过的。

况且,早在第四十一回时,宝钗就已告诉过黛玉:“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西厢》《琵琶》,[藏书家当留意。]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也却偷背着他们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或许不知道宝钗看过《西厢记》,但黛玉是知道的。可她没有直接揭穿,而是用了另一番理由讽刺宝钗的虚伪。

探春和李纨也都是很直爽的性格。听完黛玉对宝钗的反驳,探春立刻表示支持:“这话正是了。”

一向寡言寡欲的李纨,这次也忍不住发表对薛宝钗的不认可:“况且她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小男女”、“人人皆知”八个字,足以说明《西厢》、《牡丹》的高传唱度。薛家作为名门望族,一年到头请戏班子的机会枚不胜数;薛宝钗又是跟着母亲、哥哥料理生意的,她的见识更是比一般人高,若是说她没有听过这两出戏,没有人会信服。

薛宝钗的虚伪,让大家一眼识破,过于一本正经的态度,反而显得有点做作,无怪乎那些真性情的女孩子要对她“群起而攻之”了。薛宝钗虚伪过了头,林黛玉当面讽刺,探春、李纨一眼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