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就在您身边!

凝聚全社会力量

营造安全、放心、便利消费环境

六安市消保委提醒您

科学文明消费,依法理性维权

1

产品“三包”应了解,懂法用法护权益。

消费者要了解掌握相关消保法律法规、产品三包规定等,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商品“身份证”要细阅,品质消费擦亮眼。

选购商品时看清商品合格证明、成份产地等信息,主动拒绝“三无”“假冒”产品。

3

老年保健多警惕,不实承诺别轻信。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切勿贪图小便宜,落入“会销”等陷阱。

4

未成年人消费重安全,教育引导不可少。

学校周边、文化游乐场所成为未成年人消费问题多发地,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网游充值大额消费要防范,避免盲目、炫耀、不安全的消费行为影响健康成长。

5

预付消费须三思,失约缩水要防范。

谨慎办理大额预付卡,注意核实经营者资质等信息。签订书面协议,拒绝不公平格式条款。

6

网上购物需谨慎,正规平台有保障。

谨慎选择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避免私下交易,直播带货防“货不对板”。注意保存电子票据和记录,收货时仔细核对,保护个人信息,防电信诈骗。

7

商家促销防陷阱,理性购物避套路。

面对促销,要保持理性、货比三家,全面了解促销手段中设置的附加条件,如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期限等,谨防虚假打折、虚假抽奖。

8

定金不可随意交,事后追讨难上难。

定金具有担保性质和“惩罚性”,消费者要对交易事项有充分了解,慎下订单。

9

购物消费应索票,事后维权有凭据。

消费合同约定要清晰、明确,合同、票据是消费纠纷产生时重要的维权凭证。

10

消费维权有五招,合法途径要记牢。

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更多精彩活动持续进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