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牵牛、丑牛子、黑牵牛、白牵牛、二丑、黑丑、白丑、金铃、草金铃。

——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

——全国各地均产。

——润下。

——寒。

——苦。

——肺、肾、大肠。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攻积,杀虫。

——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二便不通,水肿胀满,蛔虫、绦虫病。

——风热赤眼,小便赤涩,水肿,梅毒。

——两鼻窍张,痰涎潮塞,肾气作痛,脾风,肠痈有脓,膀胱实热,腰疼不能俯仰,脚气胫已满,一切虫积,横痃。

——泻下,利尿,兴奋平滑肌。

——水煎,丸剂,散剂。炒用药性较缓。

——水煎(常量3~6克)。

——不宜多服久服(负作用多)。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孕妇禁服,胃弱气虚者忌用,体质虚弱者慎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