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藳、猫儿眼、头痛花、肿手花、化骨丹、主田、重泽、甘泽、萱根子。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分布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宁夏、甘肃等地。

——峻下逐水。

——寒。

——苦。

——肺、肾、大肠。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气逆喘咳,胸腹积水,痰饮积聚,二便不利,水肿胀满。

——风痰迷心癫痫,麻木疼痛,症瘕积聚,大腹疝瘕,上逆不下降,消渴。

——太阳经中风,身面浮肿(洪大),目黄,耳暴聋,口干,留饮宿食,膈气哽噎,呕逆,结胸,胁肋刺痛,诸湿腰痛,下利,膀胱留热,阴囊肿坠,下部疮痒。

——泻下,利尿,引产,破积聚,通二便,利水谷道,抑制免疫功,抗生育。

——内服宜用炮炙品,丸剂,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丸剂或散剂(常量0.5~3克),外用(适量)。

——有毒。恶远志。反甘草。孕妇忌服,脾胃衰弱者忌服,气虚者忌服,阴伤者忌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