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泻果、巴仁、巴果、刚子、江子、老阳子、药子仁、毒鱼子、八百力、大风子。

——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果实。

——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浙江、江苏等地亦有栽培。

——峻下逐水。

——热。

——辛。

——胃、大肠。

——泻下,祛积,逐水,消肿。

——寒积停滞,胸腹胀满。

——喉梗阻,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肠炎,慢性肠炎

急性阑尾炎,慢性痢疾,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

——停尸卒死,气急口噤,中恶客忤,伏暑伤冷,冷热不调,口干烦渴(久饮不消),风虫牙痛,耳卒聋,喉痹,喉闭塞,白喉,寒痰气喘,寒癖宿食,腹大动摇水声,霍乱吐利,大小便秘,跌打肿痛,一切疮毒,一切恶疮,疣痣,疥癣,荷钱癣疮,腐化瘀肉,毒蛇咬伤。

———催吐,抑菌,抗炎,抗肿瘤,致突变,兴奋肠肌,增加胆汁,抑制腹水癌,刺激消化道,凝集血小板,抗病原微生物,增加胰腺分泌。

——丸剂,散剂,外用(研末或捣膏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绵裹塞耳鼻)。

——丸剂或散剂(常量0.1~0.3克),外用(适量)。

——大毒(解毒——用黄连、黄柏或绿豆煎汤冷服,或食冷粥,饮大豆汁以缓解)。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芦笋、菰笋、酱鼓、冷水。孕妇禁用,体虚者忌服,无寒实积滞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