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带着越过高山大海,越过人世沧桑的斑斑锈迹,在经过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时代在前进,观念在改变,世界在改变,但有的东西从来不会改变。

跨进新时代的大门之后,炎黄子孙还要不要像父辈一样,怀着坚定的信念,去执著地求真和追寻?先辈们用鲜血开创的路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有这样一个人,用他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四川,自古便被称为“天府之国”,19世纪初,四川省仪陇县的山腰上立起了一座高等小学,有一位年轻人怀着教育救国的梦想在这里讲习新学。他坚信知识可以拯救他苦难的乡亲,能擦亮人们蒙尘的眼睛。但是没过多久,一纸封条封闭了那所简陋的小学,也封闭了他美好的梦想。

怀着无限的惋惜与感慨,他告别了家乡,带着梦想出走云南。他的名字在几十年后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他就是我们崇敬的革命前辈——朱德。

在时代中求真追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偶有人向他发问:“为何你总要求真而追寻?”他的回答都简单而明确:“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人民不屈不挠进行反抗的一段历史。20世纪初期,一批青年在大江南北为探求中国革命的出路不懈地思索、奋斗;而另一批年轻后生也远涉重洋去欧洲寻找真理的火炬;几乎与他们同时,还有一批青年为追求共同的信仰奔赴了十月革命的故乡……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为了民族的繁荣昌盛,都在不停地追寻真理和救国之路!

后来,这群人走到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吾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为吾华

当朱德站在举行开天辟地盛典的天安门城楼上,注视着行进的百万雄师时,仿佛间他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盏红色的火炬。

1922年,朱德毅然抛弃高官厚禄离开中国,踏上他新的“寻梦”征程,前往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很多年后,他回忆起柏林的那个冬天仍感到异常温暖。一盏橘红色的火炬照亮了他后一半的生命。一个比他小12岁的年轻人,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德从此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命!

再一次踏上故土,朱德觉得自己的脚步异常坚定。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他的事业,正是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40年代最后一个秋天,他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梦想成真。

《中华之魂》星辰谱从后辈的角度记录了朱德的一生。父辈的追寻不能忘,《中华之魂》书中这样写到:理想和信念、希望和追求,是留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最坚定不移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同翟明战先生执行主编《中华之魂》的过程一样,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坚定信仰,成功必定属于我们。17个酷暑严冬,他却甘之如饴地做着有些人认为的“傻事”。为什么在这离不开“金钱”的社会里,还要用17年去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呢?这大概就是父辈们给予我们的那颗执着的心,那深入骨髓的红色烙印,那镌刻在灵魂深处的“中华之魂”。

责任编辑:初七

内容主编:风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