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代文化史上两座高峰,为什么钱钟书一生极少提及鲁迅?无论公开私下还是著述中,都是。
就连《管锥编》《谈艺录》这样的煌煌大著,征引书籍近万,博采人物也将近5000之多,也未见提到鲁迅一个字。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质疑鲁迅人品。钱钟书在一次回信中说,“三年前鲁迅纪念时出版之传记,即出敝所人撰著,中间只字不道其原配夫人,国内外皆有私议而无声言者”。似乎在替鲁迅原配夫人朱安鸣不平。
二,不佩服鲁迅学识。鲁迅先生无疑是博学的,然则钱钟书也是大儒,加之超人般的记忆力,鲁迅的学问他不会觉得有多高。反而会多有质疑。比如鲁迅先生大力称赞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认为刻画士人入木三分,钱钟书就写《小说识小》,直言“近人论吴敬梓者,颇多过情之誉”,认为《儒林外史》也就那样,“近人”看得不准,就差点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连鲁迅文学创作也不太买账。1979年钱氏访美,就对记者说“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适宜写 ‘短气’的篇章。阿Q便显得太长了,应当加以修剪才好”。而说起“阿Q精神胜利法”,更是觉得平平无奇,因为古今中外多的是类似的描写。
此外,鲁迅主张直译,钱钟书在《容安馆札记》中表示不能苟同。两人学识文章,为人处世,乃至翻译理念,都不在一个跑道上。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肯定鲁迅,说“鲁迅是个伟大人物,人物愈伟大,可供观察的方面越多”,就这,还是以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身份,为“鲁迅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致词。这能是他心里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来,鲁迅与钱钟书父亲钱基博,两人是有罅隙的。作为同时代人,身为国学家的钱基博,对新文化运动多持批判态度。其著《现代中国文学史》,讲到白话文代表鲁迅,评价道:“树人所著,只有过去回忆,而不知建设将来,只见小己愤慨,而不图福利民众,若而人者,彼其心目,何尝有民众耶”。基本是一笔否决,连带人品和文章。
钱钟书之不谈鲁迅,避谈鲁迅,极少谈及鲁迅,恐怕也有因为父亲与鲁迅的过节,不喜谈鲁迅的因素吧。何况鲁迅与其妻杨绛之姑母杨榆荫,也有恩怨。鲁迅长年入选教材的著名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对杨榆荫可是极尽鞭挞。林林种种,这些都导致钱钟书一生极少谈及鲁迅。